????梧州日報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盧韻 宋殷殷 李高成
????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許多貧困群眾擺脫困境的有效途徑。去年以來,我市按照“轉移就業扶持一批”要求,不斷完善群眾就業創業政策扶持及服務體系,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尤其在幫助婦女和“兩后生”提升職業技能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據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公共服務專責小組統計,去年全市城鄉累計新增就業77206人次,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8009人次。另外,全市參與旅游扶貧的227家農家樂及休閑農業區帶動就業26800人次。
????多元產業方便群眾參與務工
????時下正值踏春好時節,周末從周邊城鎮到蒙山縣賞花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緊鄰321國道的北樓村距離縣城不到3公里,村里綠意盎然,農家樂生意紅火。
????3月4日清晨,看到游客自駕車陸續駛進停車場,北樓村二叔山莊總經理陸賢軍笑逐顏開,上前向客人推介山莊里的各項農事體驗活動:“現在可以賞格桑花、采摘新鮮瓜果蔬菜,還有燒烤、喂蠶寶寶……”
????“去年山莊開發生態旅游后,營業收入180多萬元,不僅升級了設施,還為村中的待業婦女提供了就業崗位。”陸賢軍說。他數了一下,山莊固定服務崗位有15個,按日結算工錢的農事崗位有100多個。北樓村農婦陸玉梅去年為照顧正在上小學的女兒不再外出務工,到二叔山莊應聘工作,現在她除了領取2000元的固定月工資外,還利用晚上空余時間為山莊的顧客趕制蠶絲被。
????去年以來,我市為幫助在家待業婦女參與脫貧產業,實施“產業到家牽手媽媽”巾幗脫貧行動。蒙山縣除開展“春風行動”女性專場招聘會外,還創建了五個自治區級“金繡球”農家樂示范點和一批家庭農場,聯動曾瑞聯、廖世蘭等女企業家開展婦女技能培訓,鼓勵農村婦女通過帶資入股、參股分紅或就業分紅等方式參與種養業、傳統手工業、家庭服務等扶貧產業,累計帶動婦女就業8000多人次,為今年全縣實現脫貧摘帽打好基礎。
????職教融合提升技能培訓質量
????2月27日,梧州市機電技工學校春季學期開學,藤縣象棋鎮雙榮村學生李濟鳳離她的就業夢想又近了一步。
????去年9月,初中剛畢業的李濟鳳報名參加我市首批“兩后生”技能培訓專項計劃,免費入讀機電學校幼師專業,開始為期十個月的學習生活。在第一個學期,李濟鳳面對陌生的環境和新課程無所適從,還產生了厭學情緒。
????“培訓時間緊,學業任務重,不少學生感到難適應。”班主任黃堅毅將“兩后生”學習的情況向副校長廖可康反映,建議增加學生的課外實踐,把教學重心從課本轉移到學生意向就業崗位中。
????經過校方聯系,李濟鳳通過面試獲得在市一心幼兒園跟班實習的機會,通過實踐和自學她很快掌握了幼兒教育學、美術、計算機等基礎知識,還競選當上班長。
????去年以來,機電學校圍繞提升“兩后生”職業技能,安排骨干教師擔任培訓班班主任,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目前,該校210名“兩后生”除4人因個人原因退學外,都于近期陸續完成初級技能考級,并在春季學期到用工單位參加實踐教學,積累工作經驗。
????“我市整合各中學、定點培訓機構,開展職業教育和“兩后生”技能培訓工作,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職業技能,實現教育、招工和社會管理的有機結合。”市公共服務專責小組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全市共有591名貧困家庭“兩后生”進入我市5所技工學校就讀職業培訓班,每人享受1.2萬元的培訓及生活補貼,今年3月3日,專責小組還組織有關單位召開“兩后生”專項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兩后生”技能培訓結束后的就業問題,各技工院校將按照結業學生技能掌握情況推薦就業或引導學生繼續在學校深造。
????該負責人指出,貧困地區婦女以及“兩后生”缺乏技能勞動,就業競爭力低,是致貧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年,我市繼續組織各類就業困難對象開展以“針對性、實用性、短期性”為主的新型農村實用人才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工作。同時,在各縣(市)的技工學校打造一個有區域特色的“優秀勞務品牌”,全面提升技工學校與貧困縣“結對子”開展技能培訓工作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