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羅銀妮
????現在,只要一打開梧州志愿服務網,可以看到眾多的志愿服務組織以及正在開展的公益活動。從這些陸續開展的活動中不難看出,志愿服務活動已滲透到了我市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成為社會風尚。
????隨著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步伐加快,各種群眾團體、民間組織自發成立的志愿服務團隊紛紛涌現,志愿者隊伍不斷擴大且越來越規范化,越來越多的愛心市民參與其中,為社會和諧、城市建設出一份力。志愿服務,已經成為我市城市發展的常態。
????志愿服務組織蓬勃發展
????據市文明辦介紹,近年來我市志愿服務組織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各地、各部門、各行業成立618個志愿服務組織,注冊登記了496個志愿服務團隊,扶貧幫困、慈善捐款、支教助學、義務獻血、植綠護綠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常常發生在人們周圍。
????成立13年的梧州公益群,作為我市一支力量強勁的志愿服務團隊,集聚著400多名來自各行各業、熱心公益的志愿者,活躍在扶老助殘、助學幫教、義務獻血等各項公益活動中。據公益群有關負責人劉先生介紹,目前,梧州公益群分成13個服務小組,確定固定的幫扶對象,形成“N幫1”的服務模式?!白鲋驹刚攉I愛心,已經成為我人生中的一項事業,這不僅為別人帶去幫助和溫暖,也為梧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出一份力。雖然大家從事職業不同,但都懷著熱切真心投入公益、服務社會?!眲⑾壬f。
????志愿者隊伍眾多,越來越多志愿服務組織向規范化發展靠攏。玫瑰公益協會是市紅十字會組織、聯系下的其中一支志愿者隊伍,由2013年成立時只有5人的團體,發展到如今擁有90名成員的大集體,去年年初,該協會經過市民政局核準登記,順利取得合法身份?!氨局鵀樯鐣嘏驼芰康男脑福晕覀兿嗑墼谝黄?。為了讓服務團隊規范發展,更‘名正言順’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成員們分工合作準備協會登記注冊的各項申報材料。”該協會會長張解圍介紹,登記注冊后,協會有了名分,有了獨立賬戶,愛心捐助更加透明,協會管理更加有效。協會開展公益活動籌集所得善款,與市紅十字會共同監管,確保每一筆善款落到實處;下鄉看望、幫扶貧困學生,幫助貧困地區小學購買教學設備等,協會開展服務活動更規范化、常態化。隨著協會團隊漸漸壯大,參與的服務活動越來越多,知道的人也越來越多,協會變得更有影響力和公信力。
????志愿服務漸成社會常態
????“能夠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得到快樂,收獲幸福感、成就感。”這幾乎是所有志愿者內心深處的共識。
????從事六堡茶行業的青年企業家楊寧,公益路這一走就走了16載。青年植綠護綠、幫扶社區孤寡老人、給特教學校學生送愛心等活動,都有他的身影,每次他都將服務經歷發在微信朋友圈,呼吁更多朋友加入公益行動。說起印象較為深刻的一次服務經歷,楊寧內心頗受觸動。幾年前,楊寧和志愿者同伴幫扶的對象是一對父母雙亡的小姐弟。當踏進小姐弟的家,楊寧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簡陋、矮小的房子里,物件胡亂堆放,不足10歲、稚氣未脫的小女孩給更為年幼的弟弟燒飯、喂食、換洗衣服,用稚嫩的雙手撐住風雨飄搖的家。眼前的場景,讓楊寧鼻子酸了。“我必須要幫助這對小姐弟”。楊寧心想。此后,小姐弟成了楊寧和同伴固定幫扶的對象,送生活用品和學習文具、定期看望噓寒問暖成了楊寧和同伴的一種默契。楊寧告訴記者,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快樂的,希望更多熱心人加入志愿服務,形成社會新常態。
????在上沖社區,經常有志愿者或上門給孤寡老人送溫暖,或給社區周日愛心助學班的兒童輔導功課,或走街串巷清除“牛皮癬”、打掃衛生死角……作為志愿服務的受惠者,楊婆婆常常因志愿者的熱心善舉感動不已。社區里有不少高齡、孤寡老人,在平日里,不少志愿者、黨員義工組隊走進社區,為楊婆婆她們免費義診、理發,和她們親切拉家常,過年過節送上慰問品?!澳銈冞€會來嗎?”“會的,會的!”每次聽到肯定的回答,楊婆婆都開心地笑起來。她告訴記者,身邊好人好事不斷涌現,熱心助人氛圍愈發濃厚,志愿者的一次熱心服務、一句關切問候,都讓她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
????當前,我市已建立起以市青年志愿者協會為核心,7個縣(市、區)青年志愿者協會為樞紐,437個志愿者組織為依托的志愿服務網絡,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先鋒行動。目前全市有青年志愿者13萬人,已開展服務時長超過160萬小時。透過這組數字,我們欣喜地感受到志愿服務正漸漸成為梧州的社會風尚,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投身其中,用各自的行動為梧州“創城”出力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