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祝琳)近年來,我市工業經濟在轉型升級中快速發展,工業結構得到優化,支柱產業進一步穩固,新興產業逐步崛起,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拉動和支撐作用持續增強。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珠西經濟帶發展同時,我市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以建設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基地和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為抓手,加快向先進生產力靠攏。園區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目前我市擁有一批產業定位明確、發展態勢良好的重點工業園區,其中梧州工業園區、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均為自治區重點產業園區或重點支持園區。各縣(市、區)立足當地優勢,圍繞“雁行陣勢”產業發展布局,重點培育再生不銹鋼、陶瓷、石材、絲綢等主導產業集群。
????隨著園區經濟不斷增強,我市工業主導產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實現質的飛躍,十二大類產業布局初具規模。梧州高新區以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為目標,大力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和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并啟動臨港經濟區開發建設。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再生資源、非金屬再生資源,以及廢舊電子、車船、機電設備回收利用等產業和生產服務性產業。再生不銹鋼制品產業園區主要發展再生不銹鋼制品上下游產業,實施“園中園”開發。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林產林化、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岑溪工業集中區采取“一區多園”模式,建設家電產業園、服裝加工區、石材加工區、木材加工區、稀土新材料產業園和西部農民創業園等專業園區。藤縣工業集中區主要發展陶瓷、鈦白、林產林化、造船、鋁材等產業。蒙山工業集中區重點發展繭、絲、綢及絲綢家紡、服裝等產業。
????在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我市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加大對高技術、高回報率產業的培育力度,特色產業和支柱行業底子更厚。據自治區“14+10”千億產業分布情況分析,去年我市十二大類產業完成產值達1997.6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七類產業增速超過全市增速。各產業產值增幅由高到低依次為:機械產業同比增長20.4%,電子信息產業同比增長20.1%,造紙與木材加工產業同比增長14.6%,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同比增長12.5%,有色金屬產業同比增長10.9%,建材產業同比增長9.8%,石油化工產業同比增長8.3%,冶金產業同比增長5.8%,電力產業同比增長2.0%,紡織服裝與皮革產業同比增長1.3%。統計顯示,我市機械制造、林產林化等傳統支柱產業穩中有升,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工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此外,全市工業產品類型不斷豐富,涉及采掘業、制造業等工業類型,瓷質磚、蠶絲、商品混凝土、礦山專用設備等結構轉型的指向性產品已形成產能。
????然而,從產業結構看,我市重型工業和高耗能企業占比高、輕型消費品企業少,縣域工業經濟發展不均衡,工業產品主要為原料初期加工的低端產品,高附加值、高新科技產品比重偏低,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同時,原有產業園區已基本進入穩定發展期,部分工業發展的新載體建設推進緩慢,個別新建園區缺少新投產企業或實質性動工企業,工業增長后勁不足。
????針對工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市工信委有關人士表示,我市將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支持和引導各園區、各縣(市)圍繞主導產業和高成長性產業,建立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綜合服務平臺,幫扶傳統企業或新上規企業穩定發展,培育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的企業為上規后備企業,推動新常態下工業經濟提質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