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一位老人來到梧州市紅十字會,感謝這里的工作人員讓他的兒子有機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還能為這個社會作貢獻。原來,在3月30日這天,這位老人的兒子由于突發腦溢血不治身亡。兒子離世后,雙腎、肝臟、眼角膜被成功捐出,為3名患者帶去了重生,還讓2名患者重獲光明。
兒子離世
家人思考如何處理后事
這位老人名叫岑旭培,家住萬秀區城東鎮河口村新東組,是一位普通的農民。3月28日早上,老人的兒子岑海全突然在家中暈倒,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經醫生診斷,岑海全由于飲酒過量突發腦溢血。盡管醫務人員盡力救治,年僅48歲的岑海全仍于3月30日因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當醫院通知家屬病人已不治時,岑海全的家人在悲痛之余,也不禁開始思考,要以怎樣的方式處理他的后事。
岑海全的姑丈徐漢南告訴記者,他是一名在仙風山墓園值班的工作人員。由于工作原因,他對殯葬方式方面的信息比普通人了解得更多一些,對器官捐獻工作也比較理解。于是,徐漢南與岑旭培商量,既然已沒有辦法挽救岑海全的生命,那么就以捐獻器官的形式,讓他在生命的盡頭還能為社會做一些貢獻。“在我看來,這是最好的方式,也是最有意義的方式。”徐漢南說。
此外,岑海全的其他親屬也曾通過媒體報道、身邊人的捐獻事例等途徑,對捐獻器官有所了解。在他們看來,如今社會都提倡捐獻器官及綠色殯葬,這樣還可以幫助他人重獲新生,何樂而不為。“人死不能復生,但是如果通過這樣的形式,成就別人家庭的幸福,這樣也挺好。”岑海全的弟妹對捐獻器官開始達成共識。
一開始對捐獻器官不怎么了解的岑旭培,在聽取了眾多親屬的意見后,自己默默地沉思了很久,最后終于決定將兒子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以另一種方式延續兒子的生命。
捐出器官
讓有需要的人重獲新生
最終,岑旭培和老伴在梧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簽署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3月30日凌晨,南寧解放軍第303醫院移植研究院的醫生為岑海全做了雙腎、肝臟、眼角膜摘除手術,為3名患者帶去了重生,還讓2名患者重獲光明。醫生表示,岑氏家人的善舉,為醫學科學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恩澤了患者,也造福社會。
4月6日,岑旭培在家中向記者展示了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以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向器官捐獻家屬頒發的榮譽證書。他告訴記者,岑海全從小到大沒生過什么病,對于他的離開,家人都感到很遺憾。但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到兒子還有機會為這個社會作貢獻,岑旭培和家人又因他而感到光榮。
據了解,從2012年開始,截至今年3月份,梧州市實現逝世后器官捐獻121例,捐獻者捐獻了腎臟、肝臟、心臟等大器官491個,讓300余名患者重獲新生。其中,岑海全是本市第121位捐獻者。
據梧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樂小姐介紹,目前,梧州市的器官捐獻工作在穩步發展當中,每年捐獻器官的數量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平時也有不少市民主動向梧州市紅十字會詢問關于器官捐獻這一善舉的申請流程,越來越多的人陸續加入志愿者隊伍,這也表明梧州市民的觀念日益開明。(西江都市報 記者 李玉瑩 通訊員 樂嘉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