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展示變電站電纜溝巡視維護作業專用夾鉗的使用方法。
?
?
通過適當改造,夾鉗實現了“大變身”。梧州供電局供圖
為了維護變電站電纜溝內的輸電和通訊電纜,供電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般會用舊式火鉗來更換電纜溝底的粘鼠板,火鉗“不聽指揮”時,他們還要鉆到潮濕的電纜溝底,逐一更換。梧州供電局曾宗杰技術能手創新工作室的成員為了讓工作人員可以“偷懶”,集聚巧思,對火鉗進行了一番改進。
變電站的電纜溝內鋪設著一定數量的輸電、通訊電纜。地勢低洼、潮濕淤積的電纜溝,常常是老鼠和蟑螂的聚集地。為了避免它們通過電纜溝進入設備,造成帶電線路接地短路、設備燒毀等嚴重后果,變電站工作人員要在電纜溝安放粘鼠板。
可更換粘鼠板這項工作,總讓不少工作人員感到頭疼。原來,在日常巡視維護中,變電站工作人員要用舊式火鉗夾著粘鼠板,將它們放置到電纜溝底。由于舊式火鉗長度較短、剪刀腳容易錯位,所以工作人員往往需要鉆到電纜溝底更換粘鼠板。地下環境陰暗潮濕、氣味難聞,不利于工作人員開展工作。
有時候工作人員會想,大家如何才能“偷懶”,既不用彎腰鉆到電纜溝底,又能更好地放置和更換粘鼠板呢?帶著這個問題,梧州供電局曾宗杰技術能手創新工作室的成員積極思考,對火鉗進行了改進。
“既然舊式火鉗不夠長,那我們就把它延長,這樣就不用鉆到溝底去更換防鼠板了”,“此外,舊式火鉗剪刀腳容易錯位,那我們就把它改成橫向夾”,工作室的成員在討論時你一言我一語,逐漸明晰了火鉗改造的思路。隨后,工作室成員自己購買器材,邊焊接邊改良,最終制作了一款適用于更換變電站電纜溝粘鼠板的夾鉗。
創新工作室成員孫向南介紹說:“從外表看去,這個粘鼠板更換夾鉗與火鉗有幾分相像,都是通過一端出力,作用于另一端收緊,從而達到控制物品的效果。不同的是,新式夾鉗延長了支撐桿,把剪刀腳變換成與粘鼠板尺寸適宜的開口端,通過彈簧的擠壓作用,可牢牢地固定住粘鼠板。”用這個粘鼠板更換夾鉗,變電站工作人員只需站在地面,便可完成粘鼠板的更換,免去了鉆入電纜溝的麻煩與困擾,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
因為“偷懶”造就了一項發明。這個“偷懶”的成果——變電站電纜溝巡視維護作業專用夾鉗,還獲得了廣西電網公司輸變配電類工作室優秀成果三等獎。(西江都市報 謝韻 潘曉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