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類攝影作品《趕早市》。
????盧穎瑩/文
????從象棋鎮富祝村走出來的80后小伙子馬慶金,他拍攝作品以人文類攝影題材居多,拍攝地點以藤縣本地為主,拍攝對象多是人們習以為常的人和事。
????參加攝影函授班自我提高
????初中時代,走村串戶的照相師傅點燃了馬慶金的攝影興趣。相機“咔嚓”“咔嚓”幾下,那坐在門前納涼的老人,甚至角落處打瞌睡的一只蜘蛛,頃刻之間便在相機畫面里變得活靈活現起來。他驚喜于熟悉的一切在鏡頭中竟變得那么奇妙多彩,這讓他久久不能忘懷。就這樣,相機這個“神奇的東西”便深深地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于是,馬慶金就積聚自己的過年紅包,終于在初中畢業那年,買下了一部卡片照相機。課余時間,馬慶金就捧著這部卡片機,學著照相師傅的樣子,給同學們拍照,很快便成了學校里小有名氣的“攝影師”。
????剛開始的時候,馬慶金一點兒也不懂攝影的技巧,“看說明書掌握了最基本的操作。”他回憶。2006年夏天,高中畢業的馬慶金遠赴廣州影樓打工,一邊打工掙錢,一邊偷師學藝。為了快速提高攝影技術,他參加了攝影函授班學習,并購買了大量關于攝影的書籍、雜志,如饑似渴地學習,不斷地摸索。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他的攝影技術得到了快速提升。
????“想得到一幅好的攝影作品,一部相對專業的相機固然必不可少,但還要有一定的拍攝技巧,還要有自己的藝術構思。”馬慶金從一個愛好攝影的懵懂少年,到一個在影樓打工的年輕影師,再到一個對攝影創作有初步感悟的年輕攝影愛好者,在他看來,技巧可以通過學習慢慢積累,而構思,即用藝術的視覺來表現主題思想,這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用美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能在自然的環境中發現美,這就是他理解的攝影家眼力。
????藝術類攝影作品《造影》。
????創意類攝影作品《奔月》。
????比構圖拼創意
????在2012年舉辦的第二屆“金鶴獎”全國數碼攝影大賽中,馬慶金的《日光浴》從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攝影高手中“殺出重圍”,一舉拿下特別能體現攝影者創作功力的藝術創意類銅獎。談到這幅獲獎作品的創作體會時,馬慶金回憶拍攝過程,一天傍晚,他在婆娑的綠樹下,看見一只細小的蜘蛛在枝杈間吐絲織網,蛛絲多次斷落,但小蜘蛛仍不知疲倦的努力著,終于,它悠然地把自己懸掛在了一片葉子上。“看到此情景,我馬上用長焦鏡頭,把小蜘蛛融入暖暖的夕陽,表達‘不畏失敗、頑強拼搏、走向輝煌’的主題。”對此,不少資深攝影人贊嘆道:“攝影者的眼力無與倫比,對事物的觀察細致入微獨到。”
????攝影作品《奔月》是馬慶金于2013年拍攝的一幅滿滿詩情畫意的作品。一架銀白色的飛機向著夜空深處飛去,身后瀟灑地留下兩道銀白色的軌跡,半輪月亮發出銀白色的光輝,相伴左右。作品拍攝完成后,馬慶金看著那美輪美奐的畫面,自己也不由得發出感嘆:“飛機與月亮的‘美麗邂逅’,真是千年等一回。”這幅《奔月》先后獲第十屆廣西攝影藝術展覽創意類優秀獎、第四屆金鶴杯全國數碼攝影大賽創意類金獎。
????生活場景拍出溫度感
????曾有人說過:“藝術家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質,首先來自童年和少年時代,來自他的故鄉、故園”。馬慶金的攝影作品,隨處可見他“故鄉、故園”的深刻印記。他是一名從田野中走來的攝影愛好者。攝影作品《爹媽的愛》是馬慶金在全國攝影大賽中的第一幅獲獎,攝影作品《趕早市》則獲得農業部舉辦的“辛勤耕耘為小康”農民攝影作品二等獎,它們拍攝的地點就是在家鄉藤縣河西北市場。攝影作品《全家福》在全國農民攝影大賽獲得記錄類優秀獎,記錄的便是馬慶金一家人在鄉下老家春節大團聚的幸福時光。從那年開始,每年拍攝一張全家福,便成了馬慶金攝影人生的“保留節目”。
????馬慶金拍攝作品以人文類攝影題材居多,拍攝地點以藤縣本地為主,拍攝對象多是人們習以為常的人和事。問及如何拍好人文作品時,他十分專業地說:“拍人文作品,要回歸內心的視覺表達。影像要充滿情懷、要有彈性、有溫潤度。”在他眼中,在拍攝過程攝影者要慢下腳步、低下頭,用影像來展示人們在生活過程中最溫馨的篇章、最美好的瞬間。拍孩子,把他們當自己的孩子;拍老人,把他們當成自己的父母親,你就得到好照片的回報。
????馬慶金獲得第四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記錄類銅獎的作品《旅途》,記錄的場景就在火車上,那小女孩專注地盯著車窗玻璃里自己的身影,似乎要尋找什么,而女孩身后的母親,似乎在看著女孩,平靜地想著心事。馬慶金能夠捕捉到如此讓人浮想聯翩的畫面,這與他對孩子深入細致而又獨特的觀察揣摩有著莫大關系。
????記錄類攝影作品《爹媽的好幫手》。
????用鏡頭傳遞藤城之美
????馬慶金一邊經營影樓生意,一邊不斷追求攝影藝術進步的腳步。攝影作品《俺爹俺娘的風采》在2010年11月榮獲廣西攝影家協會主辦的“右礦杯”全國攝影大賽優秀獎。這幅作品的拍攝地點,便在藤縣縣城河堤上,那是賣菜的青年農婦在一邊招呼著顧客時,一邊給她年幼的孩子喂食,體現了“生活與愛”完美結合的美好瞬間。2015年7月,馬慶金在第五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中一舉創下了三幅作品入展的佳績,《莊稼守護神》獲藝術類銀獎,《“海馬”臺風來臨時的母子》獲手機類銅獎,《造影》獲藝術類優秀獎。
????隨著攝影創作技藝不斷成熟,2014年馬慶金成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當年,馬慶金獲得中國攝影家協會邀請,前往北京參加第四屆全國農民攝影研討活動培訓班。這是衡量一個攝影人創作成就的標志。馬慶金說:“攝影藝術追求無止境,這輩子就做一個永遠在路上的攝影人。”
????確實是這樣,馬慶金在攝影路上繼續奔跑。反映藤縣高鐵建設的《夕照工地》、體現政府部門對農民工關愛的《一路關懷》、 反映姐妹情深的《姐妹倆》、反映濛江陶藝的《窖火不熄》、反映溫馨家庭的《光影漫步》等等,一幅幅優秀攝影作品先后產生,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眾多的獎項、如潮的贊揚聲接踵而來,馬慶金并不驕傲自滿,他依然保持著一個純樸的農家子弟本色,利用更多的業余時間回鄉下老家或附近農村,用鏡頭記錄農村的變化,傳遞現代農村的生活氣息。影友們向他請教攝影技巧,交流攝影心得,他總是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拍攝技巧和經驗。“從不在意被超越。”馬慶金說,一個人的力量太渺小,希望能有更多熱愛家鄉的攝影人拍攝藤縣,更多地用鏡頭發現藤縣的美,發現生活的美,用鏡頭留住美。 (圖片由馬慶金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