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強外出攝影采風。(圖片由張建強提供)
西環社區居民張建強在2015年退休前,重拾攝影器材,一圓自己年輕時候的“攝影夢”。
張建強年輕時曾從事攝影印刷方面的工作,他二十多歲時便接觸并愛上攝影。然而,受一些客觀原因影響,整日為生計奔波的他,一度放棄了自己的攝影愛好。退休后,他才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攝影采風。
為了拍閃電,張建強冒雨苦守在白云山的山頂;為了拍雪景,他會與網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年過六旬的張建強看來,攝影是一件苦并快樂著的事情。
偏愛拍攝自然風光的張建強,總是喜歡追隨大自然的腳步。為了拍攝一張白鷺齊飛的照片,他在夏郢鎮的田間地頭蹲守多時,結果拍得最多的是白鷺和大水牛和諧相處的情景。雖然這些照片差強人意,但他并不滿足于此,于是又多次深入夏郢鎮采風拍攝。5月2日,張建強受訪時向記者談及自己過往的攝影經歷,仍然激動不已。
攝影作品《石橋風光》是張建強2014年的得意之作,該照片在“大美梧州”全國攝影作品征集評選活動中,被選為入展作品。“拍攝一張滿意的照片,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張建強笑道,當年,為了拍出一張自己滿意的石橋風光照片,他曾三番五次去到石橋龍巖頂采風,“此中的艱辛難以言說”。采風期間,天氣不好、取景視野不理想等情況,多次影響了張建強拍攝。但是,他沒有因此氣餒,而是堅持等待有利時機。最終,他拍攝了《石橋風光》這張照片。當他將照片分享給其他攝影愛好者共賞時,得到了大家的好評。
張建強坦言,攝影需要耗費很多體力,身體條件不佳根本無法到處跑。所以,這些年來,他始終堅持每天早上跑步、游泳,鍛煉身體。也是因為擁有良好體魄,在很多沒有策劃、一拍即合的采風活動中,張建強都可以做到說走就走,而且很好地適應各種拍攝環境。
盡管在一些攝影大賽中收獲了不少獎狀,但是張建強覺得自己是一名業余攝影愛好者,還有很大的學習和進步空間。因此,除了通過攝影實踐操作提高自己的攝影水平之外,他還報讀了老年大學開設的攝影技術培訓班。張建強認為,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接受專業培訓,才能拍出更多好的作品。(西江都市報 記者 紀榮蘭 通訊員 張秀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