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 “這些百香果是我們去年種下的,現在收成好,收購價格也不錯,僅此一項村民可以增收180萬元。”蒙山縣漢豪鄉金垌村黨支部書記易遠志高興地說。
????據介紹,在縣里的幫助下,金垌村實施“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打造了500畝百香果種植基地和4000多平方米的靈芝種植區,輻射帶動黨員群眾利用八角林下種植百香果300多畝,種植仿野生靈芝將近10000平方米。2016年,金垌村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5萬元,23戶貧困戶成功脫貧。
????蒙山縣運用“黨建+”理念,把基層黨建工作融入脫貧攻堅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構建以黨建為引領、統籌推進扶貧的工作機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金垌村貧困戶成功脫貧便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深化,蒙山縣認為必須加大在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建立黨組織的力度,通過實現基層黨組織的全面覆蓋和有效覆蓋,做到扶貧攻堅推進到哪一步,黨強的工作就跟進到哪一步,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扶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大力推進黨建與扶貧工作的融合。
????——“黨建+產業”,促進特色產業村和黨建示范點融合。蒙山縣采取后盾單位、扶貧部門、農業部門引項目、引資金的辦法,在推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著力打造高堆村生態鄉村旅游、朝垌村第一書記“試驗田”、都坡村百香果種植等黨建示范品牌,輻射帶動貧困村黨員群眾學習先進經驗,拓寬脫貧路子。
????——“黨建+合作社(公司)”,幫扶貧困村發展產業。蒙山縣注重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的傳幫帶作用,通過縣領導推動、后盾單位幫扶等方式,發展本地特色產業。黃村鎮平原村采用“黨支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發展辣木種植300畝;陳塘鎮陳塘村以黨支部與合作社帶動,幫扶貧困戶種植無核黃皮、砂糖橘,目前全村種植黃皮500畝;蒙山鎮回龍村通過黨總支結對共建、開展“一幫一聯“活動,與北樓村黨總支共同發展黑土豬養殖,有效推動貧困村產業發展。
????——“黨建+電商”,為貧困戶拓寬銷售渠道。長坪鄉長坪村依托“水韻瑤寨”微信公眾平臺,邀請高嶺永盛石崖茶專業合作社的入黨積極分子和社員加入瑤寨商城,并成立電商協會,帶動貧困戶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煙熏肉、竹筍干、香菇、石崖茶等特產增加收入。
????隨著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該縣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不斷增強,產業發展后勁不斷加大,為貧困戶打開致富之門。去年,該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1元,同比增長8.7%,842戶、3500名貧困對象成功脫貧。
????(謝琨 賢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