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曾韻
端午尚未至,粽葉已飄香,各地的龍舟隊伍紛紛開始訓練。在梧州,賽龍舟是歡度端午佳節的重頭戲,而今年的端午節又多了一項令人期待的喜事——蒼梧人和龍舟隊于5月26日挑戰龍舟吉尼斯世界紀錄,為賽龍舟這一傳統民俗增添熱烈氣氛。
在端午節來臨之際,記者采訪了多位龍舟業內人士和民俗專家,通過他們的回憶和講述,回顧梧州劃龍舟的歷史。
我市龍舟賽歷史悠久
端午節賽龍舟的民間風俗由來已久,并成為市民熱衷參與的傳統運動,梧州人甚至把端午節稱為“龍船節”。
得益于得天獨厚的水資源條件,賽龍舟在梧州出現的時間較早,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發展歷程。據有關史料記載,明代梧州已有帶表演性質的劃龍舟活動;明末清初,龍舟賽以坊廟的形式進行;光緒二十八年,民間出現舞獅、舞龍、賽龍舟等活動,最初有三界、文瀾嫘祖、泗化青山等坊龍舟,在桂江舉行競渡,后來發展到龍華、東州、富民、東岳上、東岳下、泗化洲等坊龍舟也參加活動。
從1927年開始,梧州龍舟賽由政府、工商部門資助,交由當時的體育場主辦。新中國成立后,梧州仍按傳統習俗,每在年端午節舉行龍舟競賽,吸引眾多觀賽人群。1965年至1977年,龍舟競賽曾一度停賽,直到1978年重新恢復。恢復龍舟賽后也曾出現兩次停賽,一次是2003年因“非典”被迫停賽,另一次是2004年因修建防洪堤而停賽,此后至今沒有出現停賽情況。
上世紀80至90年代是梧州龍舟發展最為興旺的年代,西江江面一度出現23支龍舟一較高下的激烈場面,其中規模最大的是1988年龍舟賽。當時,梧州組織開展龍舟節經貿洽談會,邀請國內外客商來梧參加貿易、觀看比賽。龍舟賽除了本地人積極參與外,還吸引了大量來自桂平、肇慶等外地人,以及部分港澳同胞前來觀看,西江兩岸的觀眾超過十萬人,各縣(市、區)還組織近十支參觀船從起點一直追隨龍舟觀戰,場面甚為壯觀。
梧州長龍特色突出
談及梧州龍舟賽的特色,“長”無疑是最大的亮點。“梧州龍舟賽最長賽程為15公里。”梧州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彭志創介紹,過去梧州龍舟賽從潯江的龍鳳灣放龍,經龍圩鎮、長洲島,到系龍洲,全程15公里,比賽歷時一個多小時。如此長距離的賽程,在國內乃至全世界都甚為罕見。
1996年,出于對賽事安全的考慮,以及為與國際比賽接軌,梧州在舉辦長距離龍舟賽的同時,開始在桂江舉辦600米的短距離龍舟賽,此后五年里“長龍”和“短龍”并行舉辦。2001年,由于長洲水利樞紐項目建設,我市暫停長距離龍舟賽,每年端午節只舉辦短距離龍舟賽。
“‘長龍’賽程遠,從放龍、各龍舟競爭到沖刺,每個環節都具有極強的觀賞性,而且比賽時間長、觀看區域廣,能滿足市民看龍舟賽的需求。”彭志創說,2009年起,我市恢復長距離龍舟賽,但賽程由原來的15000米縮短為7500米。
此外,過去梧州龍舟賽所使用的龍舟長度也不短。據史料記載,梧州龍舟賽使用最長的龍舟長十丈多,最多可容納50人。今年70多歲的彭華生曾在蒼梧人和龍舟隊劃了近20年龍舟,他告訴記者,過去龍舟賽使用的龍舟普遍長約25米,比賽時連鑼手、劃手、艄公共38人參賽。后來由于賽制調整,參賽龍舟總長不超過18.5米。
賽龍舟作為傳統的過節方式之一,梧州人更看重龍舟賽帶來的快樂和健康,以及團結拼搏、力爭上游的精神內涵。今年是梧州建城2200周年,為充分展示梧州深厚的嶺南文化底蘊,2017年龍舟大賽增加了挑戰龍舟吉尼斯世界紀錄。市體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賽龍舟等系列活動展示梧州魅力,讓更多市民了解本地傳統的龍舟文化,鼓勵更多年輕人加入到龍舟項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