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從在2014年重新布置了辦公室后,梧州茶廠副廠長兼生產科科長何梅珍的辦公室里,就多了一張古色古香的品茶桌。一個荷葉造型的茶盤、一套簡單的茶具、幾包六堡茶,便是品茶桌上的所有東西。但何梅珍卻告訴記者,準備品茶桌和茶具,并不是為了自己在工作之余品茶,而是要更仔細地評茶,確保茶的出廠質量。
?????從學茶到愛上六堡茶
????今年52歲的何梅珍談起和茶的相遇,覺得這是一種緣分?!爱敃r讀大學,我不想選師范類專業,也不想學醫。正好安徽農業大學有一個機械制茶專業,我就選了它?!焙蚊氛湔f,自己也是上大學后才知道,安徽當時的制茶機械化以及其茶葉的名氣在國內可算排在前列。
????1988年大學畢業后,何梅珍來到梧州茶廠工作。那時候的六堡茶以外銷為主,在國內知名度不高。由于是僑銷茶,六堡茶的分類很籠統,只有級別之分,并沒有如今的按年份等精細劃分。何梅珍在生產技術科崗位上的主要工作,便是保證每一批出廠的六堡茶的品質。對于如何深入開發六堡茶,擴大它的銷路,她并沒有太多的想法。
????直到2005年,六堡茶在國內的影響力逐漸提升,何梅珍和她的團隊漸漸開始意識到,茶廠不能再依靠以往方式的制作和銷售六堡茶。如何讓六堡茶更吸引消費者,成了何梅珍經常思考的一個最簡單卻又最困難的問題。
????不懂就去學。何梅珍通過翻閱六堡茶資料,了解到六堡茶以特殊的檳榔香味而列為清朝的二十四大名茶之一。但在傳統的制作工藝中,六堡茶檳榔香的形成需時較長,有的甚至需時十年以上。此時,何梅珍想到,是否能通過科技手段,來縮短六堡茶檳榔香的形成時間。
????研發六堡茶的思路雖然確立了,但何梅珍和她的團隊在實際操作中面臨的困難重重,“除了科研人手的不足,還有研發方法缺少可借鑒的實例”。摸著石頭過河,起初,他們只是對六堡茶陳化時的溫度、濕度等方面進行研究;隨后,又開展了對六堡茶成分的研究;再到最后在六堡茶加工過程中,對茶葉成分變化的研究上找到了研發的突破點。
????作為生產技術科的一員,何梅珍深刻認識到“茶的品質是一個茶廠生存的關鍵”,所以,即使遇上人手緊缺的時候,她也堅持先嚴格管控生產過程中,再抽出空余時間研究六堡茶陳化方法。
????2006年至2011年,通過五年實踐的反復研究,梧州茶廠最終成功研制出第一款名為檳榔香的六堡茶。
????做出讓市民喜愛的茶
????畢業至今,何梅珍在梧州茶廠工作了近30年,也和六堡茶相處了30年。除了主持和參與了《六堡茶陳化新方法》《六堡茶發酵工藝自動控制技術研究》等多項科研項目外,她撰寫的《六堡茶渥堆發酵自動控制技術研究》更被四川西部文獻編譯研究中心評為“科學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實踐成果”一等獎。而在制茶的過程中,她也越來越喜愛六堡茶。
????“六堡茶相較于其他的發酵茶,它有更好的保健功能,這也是我喜愛六堡茶的原因之一。而且茶與其他東西不一樣,每一批茶都有它獨特的味道,也都會有喜歡它的消費者?!?/p>
????為了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六堡茶、認可六堡茶、愛上六堡茶,何梅珍還經常外出,認真了解市場需求,以市場需求帶動六堡茶新品種的研發?!斑^程中肯定會有失敗,也會有失落,但我是那種不做則已,一做就要做到最好的人,我不會輕言放棄的。”何梅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