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梧州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團隊成員在實驗室開展實驗。
??? 梧州日報記者 黃穎盈 文并攝
??? 廣西梧州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fā)中心內,活躍著一支年輕有活力的技術創(chuàng)新團隊。由該團隊研發(fā)的公司拳頭產品注射用血栓通的提純工藝關鍵技術,獲得多項授權發(fā)明專利,在確保工藝合理性的同時,有效增強了生產工藝的穩(wěn)定性與脫色效果,使其主要成分的純度大大提高,對提升藥品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2016年,該研發(fā)團隊還憑技術成果“國際化導向的中藥整體質量標準體系創(chuàng)建與應用”榮獲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勵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些科研成果的背后,藏著科研人員怎樣的刻苦付出?日前,記者走近該研發(fā)團隊,探訪他們的日常工作生活。
????成員相互支持
????科研氛圍濃厚
????記者了解到,廣西梧州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fā)中心主要由中藥研究部、中藥提純中心、化學藥研究部、保健食品部、臨床藥學部以及綜合管理等部門組成,該團隊的核心骨干成員大都是“80后”、“90后”。身著白大褂,穿梭于多個干凈寬敞的實驗室,面對各式各樣的精密儀器與化學試劑進行化學實驗,記錄、處理與分析大量基礎數據,就是該研發(fā)中心工作人員的工作日常。
????對于充滿朝氣和好奇心的年輕人來說,這乍一看,似乎有點枯燥、無趣。然而,中藥提純中心的負責人李釗文一語道破了其中的奧妙之處:在科研過程中,科研人員總是與技術瓶頸不期而遇。一個科研成果的成功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攻克技術瓶頸,最好的辦法就是沉下心來不斷嘗試。
????對此,中藥研究部負責人梁征深有體會。梁征回憶說,在開展“國際化導向的中藥整體質量標準體系創(chuàng)建與應用”與血栓通提純工藝關鍵技術的科研工作中,他與同事們?yōu)榱艘粋€實驗的完整性,曾守候在實驗室逾36個小時之久。“當時為了確保實驗的各項參數維持在一定的區(qū)間標準,大家都按捺住了想回家、想休息的念頭。”梁征說,像這樣為了一項實驗結果的準確度而進行多次重復、長時間的堅守,在團隊里實在太常見了。他認為,在此過程中耐得住寂寞、不畏挫折,以及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支持與鼓勵,都是彌足珍貴的。
????雖然作為已經在科研前線工作了14年之久的前輩,梁征依然保有一份謙虛:“相比其他老前輩,我的資歷尚淺,仍有許多值得改進和學習的地方。”而作為團隊里的新面孔,剛踏出大學校門不久的“90后”李芝,在近一年的工作時間里,則強烈感受到團隊里濃郁的科研氛圍。
????來自湖南的李芝在2016年大學畢業(yè)后就進入該研究中心工作,李芝認為,與學校相比,她在該科研中心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更具挑戰(zhàn)性的學習過程。“作為新手,在進行一個實驗的時候,光是在儀器操作環(huán)節(jié)就有可能遇到七八種不一樣的問題,如果沒有前輩的指導,就有可能走進死胡同里繞不出來。”李芝笑著說,因為團隊里有“老人帶新人”的傳統,每當遇到一些實驗難題,她都能有所收獲。而面對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的棘手難題,“大家就會‘大開腦洞’,總想著如何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團隊目標一致
????溝通合作效率高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高效的團隊離不開有效的溝通與合作,該科研團隊也不例外。據化學藥研究部負責人賴樹生介紹,為了確保實驗的流程與構想能夠準確地傳達給團隊每個成員,除了會議室和實驗室,該科研中心充分發(fā)揮企業(yè)內部通訊工具與微信等社交軟件的靈活性與便捷性,鼓勵成員分享新想法與新點子。“團隊目標一致、步調一致,以及各方面科學統籌協調,都能夠為實驗、檢驗爭取時間。”賴樹生說。
????作為該研發(fā)中心的領路人,研發(fā)總監(jiān)劉冠萍表示,她為能夠帶領這樣一支有刻苦鉆研精神、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的團隊而深感欣慰,研發(fā)中心每一次技術突破及每一項科研成果,都有賴于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也見證大家共同學習、相互促進提升學術水平的過程。“圍繞做好藥、為更多患者服務的信念,我們將繼續(xù)保持勇于創(chuàng)新、團結奮斗的工作作風,研發(fā)新產品、新技術。”劉冠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