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正在接受胃鏡檢查。 李玉瑩 攝
????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李玉瑩 通訊員 劉曉鋒)由于市民對胃癌的警惕性不高,許多胃癌患者總是很遲才發現患病。醫生提醒,由于胃癌早期癥狀較為隱匿,建議高危人群定期復查胃鏡,普通人群則定期體檢盡早排查風險。
????胃癌患者早期診治率低
????記者從梧州市各大醫院了解到,胃癌的治療效果與診治時機密切相關。市民若能早期發現胃癌,整體治療效果將大幅提升,且有機會獲得根治性治療。然而,大多數胃癌患者早期被診治率非常低。
????據梧州市工人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歐錦溪介紹,該院接診的胃癌患者中,三四十歲的患者并不鮮見,這些患者大多有嗜煙酒、飲食不規律、喜歡吃油炸熱燙食物等生活習慣,還有一部分患者則是有家族病史或有胃息肉、胃潰瘍等疾病的胃癌高危人群。
????由于胃癌的早期癥狀比較隱匿,容易與其他消化道疾病混淆,加上很多市民很少主動進行胃腸道檢查,導致不少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胃息肉癌變不容忽視
????近日,51歲的覃女士因體檢發現腫瘤標志物升高,到市工人醫院作進一步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覃女士的胃里有幾十顆息肉。此前,覃女士并沒有感覺身體有異常情況,食欲、睡眠、大小便均正常,體重也無明顯減輕,直到體檢才發現不對勁。最后,在醫生的建議下,覃女士選擇將胃內息肉進行切除。
????歐錦溪提醒,消化道是胃息肉的易發部位。近年來,隨著胃鏡的普及和人們體檢意識的增強,胃息肉的檢出率有所上升。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有的息肉屬于良性病變,例如增生性息肉,一旦長大,可引起腹痛不適等癥狀;有的息肉癌變率較高,例如腺瘤性息肉等。為了防止胃息肉癌變,歐錦溪建議患者及時做胃鏡檢查,一旦發現息肉要及時切除干凈,并定期復檢,以防息肉復發。
????45歲以上人群應定期體檢
????歐錦溪強調,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和及時治療幽門螺桿菌,對胃癌的預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胃癌高危人群還應定期復查胃鏡,普通人群需定期體檢。普通人群建議45歲以上開始做定期體檢,留意腫瘤標志物數值,3至5年做一次胃鏡檢查或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復查。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則宜盡早進行胃鏡檢查。
????市民一旦出現黑便、惡心、反酸、突然消瘦、上腹部不適等癥狀,一定要積極就醫,根據醫囑進行胃鏡等檢查,盡早排查風險,爭取最大治愈機會。此外,如果市民擔心做胃鏡檢查會讓人難受惡心,可選擇無痛胃鏡,切勿久拖不去檢查,影響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