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叫什么名字”“請分別順數和倒數數字1至10”……患者小黃居然一邊接受開顱切除腦腫瘤手術,一邊要回答醫(yī)生提出的問題。問答間,梧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醫(yī)生成功完成了首例術中喚醒切除顱內腫瘤術。近日,患者小黃康復出院,預后良好。
醫(yī)生和患者一邊聊天一邊做手術。 羅舒澎 攝
????多學科聯合
????尋求最佳治療方案
????小黃是一名在讀女大學生,入院前兩個月反復出現癲癇癥狀,在當地醫(yī)院檢查發(fā)現左側顳葉腦腫瘤,病變部位是大腦主要言語中樞。當地醫(yī)生告訴小黃,如實行手術切除腫瘤,風險高,手術中易損傷腦神經,導致語言溝通交流障礙;如不實行手術切除腫瘤,腫瘤將會逐漸長大,癲癇反復發(fā)作,甚至危及生命。小黃跑了南寧市多家大醫(yī)院,醫(yī)生們都給出了同樣的答復。最后,小黃來到了梧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進行治療。
????為了最大限度降低術中損傷重要神經功能,梧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yī)師余永銘帶領科室團隊,大膽提出了“術中喚醒保存腦功能下切除腦腫瘤”方案,這種手術在該醫(yī)院尚無先例,手術難度大,對實施者和各相關學科的配合要求高。為了確保手術療效,余永銘組織麻醉科、腦電圖、磁共振、神經內科等多學科聯合診治討論,形成了周詳的手術方案。
????術中聊天
????精準切除腦腫瘤
????在做好充分的準備后,小黃被送入了手術室。手術進行到第50分鐘,麻醉醫(yī)生調整麻醉用藥,10分鐘后小黃被喚醒,麻醉醫(yī)生不斷和她聊天,“頭痛嗎”“你住在哪里”“請您回憶剛看過的5個動物圖案”……面對提問,小黃都能流暢、準確地和麻醉師交流。與此同時,神經外科的主刀醫(yī)生利用術中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技術探測腫瘤病變邊界,然后在高分辨顯微鏡下分塊切除腦腫瘤。
????手術進行到第95分鐘時,醫(yī)生正在切除腫瘤前側邊界,小黃復述數字出錯(5813復述為5814,294816復述為291464),醫(yī)生考慮患者已經開始出現相應神經功能損害,若繼續(xù)切除,將損傷重要神經功能,于是馬上停止切除腫瘤前側邊界部分。隨后,醫(yī)生利用同樣的方法,順利將腫瘤的后界、左右界、底界分離,并全部切除腦腫瘤。術中、術后小黃一直清醒,無明顯疼痛不適。術后復查核磁共振提示,原腦腫瘤全部切除,患者無明顯言語功能障礙。術后11天,小黃康復出院。
????模式轉變
????減少手術后遺癥
????據余永銘介紹,傳統功能區(qū)的腫瘤切除術,較難全部切除腫瘤,即使全部切除腫瘤,也常會損害大腦功能區(qū),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癱、偏麻、失語、視力和聽力下降等神經功能障礙。而術中喚醒切除顱內腫瘤術的特別之處是患者術中清醒,其回答問題的準確性成為醫(yī)生切除腫瘤范圍的重要依據,不但能最大限度切除病變組織,而且能最大限度避免損傷重要腦神經功能。隨著神經影像學、術中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技術、顯微技術發(fā)展,外科手術已經從傳統的“解剖學模式”向現代的“解剖-功能模式”轉變,大大提高手術質量。
????(鄧淑冰 吳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