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針對本市留守兒童包括一些受助兒童存在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不時發(fā)生兒童自殺、被性侵等情況,從2014年開始,心理救援隊就開始深入各個鄉(xiāng)村學校給孩子們開展防性侵課程及專題心理輔導。
“你知道哪些是身體的隱私部位,不能隨便讓人碰嗎”“如果有人正在侵害你,該怎么辦”……這是廣西紅十字會心理救援隊(梧州)的隊員們給孩子們上的防性侵課程的內(nèi)容。他們通過讀快板、貼畫等方式,引導學生認識身體隱私部位、學會保護自己身體,向在校學生普及防性侵知識。
盡早為青少年筑牢防護網(wǎng)
此前,臺灣作家林奕含自殺的消息引起網(wǎng)友的廣泛關(guān)注,而她自殺的原因竟與其幼年曾遭受補習班“老師”性侵有關(guān)。直到她去世,父母將她的遭遇公之于世,人們才震驚于她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可是,像林奕含這樣的例子并非個例,有不少受害者所遭受的痛苦并不為人知曉。
2009年,心理救援隊隊長梁潔華接觸到一個很特殊的案例,她給女孩恩恩(化名)開展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心理輔導后,終于揭示了謎底。原來恩恩是一名留守兒童,她小時候,父母到梧州工作,將其留在家鄉(xiāng)。恩恩不幸遭到了性侵害,加害人包括她的叔叔、伯伯等。直到初中學習了生理課后,她才明白自己曾經(jīng)遭遇了什么。此后,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她在回憶一系列過程后,覺得自己是個“不干凈”的人,以致后來她自暴自棄,放棄學業(yè)。直至恩恩放棄學業(yè),她的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找到梁潔華進行咨詢。于是,梁潔華斷斷續(xù)續(xù)地陪伴恩恩,疏導她的積郁,通過心理輔導幫助她把情感轉(zhuǎn)移到珍惜生命的價值與美好上。后來,恩恩重拾學業(yè),考上大學。然而,早年性侵的“陰影”依然影響著恩恩在大學經(jīng)歷的種種,包括戀愛、人際關(guān)系等。
事實上,在心理救援隊曾接觸過的一些咨詢案例中,最終問題的“癥結(jié)”大多是這些案例的主人公兒童時期曾遭遇性侵害。深深的痛苦從小便伴隨著他們,以至于對他們以后的婚戀及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都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
此外,心理救援隊隊員廖開偉還告訴記者,性侵害在人們傳統(tǒng)認識里,覺得受害者基本是女孩,但在開展咨詢工作及家庭夜學堂時,他了解到,男孩被性侵的事情也并不罕見,而由于性教育的缺失,受侵害的男孩們?nèi)鄙僮晕冶Wo意識,可能更多會被忽略。
27歲的小羅(化名)想談戀愛,然而他的母親卻不同意,甚至以死相逼。心理救援隊的隊員究其原因發(fā)現(xiàn),小羅母親離婚后,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在這過程中,母親漸漸將兒子小羅當成了丈夫的“角色”,這對青春期乃至成年后的小羅的身心都產(chǎn)生了嚴重的影響。
“其實,性侵害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認為,青少年性教育應該成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必要內(nèi)容。否則,孩子在面對形形色色的性誘惑時,會沒有防御自保的能力。”廖開偉說。
推動防性侵教育走向常態(tài)化
為了避免更多類似上述的悲劇發(fā)生,心理救援隊的工作從個例幫助,延伸至通過預防教育與宣傳,讓孩子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此前,心理救援隊往往是主動聯(lián)系學校,再進校授課,然而這樣開展工作實在太慢。因此,心理救援隊一直在尋找新的模式,以便更好地普及防性侵課程。
新的模式終于在近期得以推廣。今年5月25日,由梧州市紅十字會、梧州市教育局聯(lián)合開展的“攜手同心 守護天使”梧州市少年兒童防性侵培訓項目正式啟動。心理救援隊將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技巧,對各所學校、幼兒園的指定教師進行相關(guān)培訓,并與教師組成團隊,開展對性侵案發(fā)生后的心理危機干預,引導受害者及其家庭穩(wěn)定情緒。通過上示范公開課,培訓教師成為“保護”主力,從而推動防性侵教育逐步納入常態(tài)化教學。
此外,心理救援隊還將在防性侵微信交流群里定期向培訓教師普及防性侵知識,接受咨詢和求助,一旦發(fā)現(xiàn)性侵案的受害者及其家庭,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幫助受害者及其家庭穩(wěn)定情緒,撫平傷痛。
一次,梁潔華在廣平初中上了一節(jié)防性侵和青春期心理教育的課程。課后,有老師告訴她,班上有一名女生哭了。于是,梁潔華與這名女生進行進一步交流,該女生再一次哭了,她說:“老師你為什么不早點來?你必須要到小學去,因為我有的小學同學被性侵害過,她們有的就因此草草結(jié)婚或者不念書了。”
“防性侵教育必須盡早向孩子們普及。我希望,在聽課的孩子當中,哪怕有一兩個聽懂并且做到了,那就是有收獲的。”梁潔華說。
(西江都市報 記者 李玉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