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蘇愛清 楊麥 龍天傳
7月25日14時左右,位于澳門新馬路的麒麟閣酒家生意興隆。幾個新來的客人剛入座,很快,一壺香茗便擺到了客人的面前。
“這酒家雖有傳統茶樓的一些經營特點,但屬于新式酒樓,泡茶都用茶壺,不像傳統茶樓那樣用茶壺或者焗盅(即蓋碗)來泡茶。現在,生意好的基本上都是這類新式酒樓。”專程帶我們來參觀茶樓文化的澳門茶藝協會永遠會長曾志揮,臉帶遺憾地告訴我們,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是傳統茶樓的全盛期。之后,傳統茶樓逐漸式微。最終,連老字號的“六國”“冠男”“遠來”等茶樓也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
幸好,在曾志揮的指點下,我們還是在澳門茶文化館里追尋到了當地傳統茶樓的印記。
澳門茶文化館里布設的當年“冠男茶樓”情景展示區。 記者 蘇愛清 攝
7月26日下午,我們來到盧廉若公園。公園的一角,靜靜地佇立著2005年建成的澳門茶文化館。16世紀中葉開埠后,澳門是中國出口茶葉到西方國家的重要轉口貿易港,當地的茶葉消費曾經非常旺盛。有鑒于此,澳門民政總署興建了這個茶文化館以作紀念。
在茶文化館一樓的盡頭,有一個模擬茶區。茶區的入口上端掛著“冠男茶樓”的牌匾,正面的墻上是裝飾著彩色玻璃窗飾的大窗戶,一側墻壁上則貼著宣傳廣告。茶區中央是一張圓桌與兩張靠背方椅,桌上擺著茶煲、茶壺、焗盅、蒸籠和雀籠,桌下還放著一只痰盂。結合這個茶區的場景及其他資料的介紹,我們得以管窺到冠男茶樓等傳統茶樓以前的一些裝飾和經營特點,例如,茶樓建筑風格中西交融,營銷方面注重宣傳,根據茶客的需求營造品飲環境等等。
冠男茶樓模擬茶區,僅是茶文化館展出的茶樓文化的一小部分。在館里的澳門茶樓展區,一件件澳門“老字號”茶樓的歷史文物盡收眼底。這里,有遠來茶樓運水車的照片、六國飯店的卡片,也有合棧茶樓的餅紙、冠男茶樓的外賣包裝袋,更有來自不同茶樓的茶座曲單、點心紙、宣傳單、茶餐具等實物資料。走在館里,我們仿佛回到過去的時光,坐在“老字號”的茶座里,手捧焗盅品一口茶,再對照點心紙叫上幾籠蝦餃、燒賣,然后悠閑地聽著茶樓里的地水南音,品味舊日的嶺南風情。
據茶樓展區資料介紹,澳門第一間茶樓為1863年開張的近仙樓,緊隨其后的是杏香茶樓和得心茶樓。在1920年至1930年期間,“遠來”“吉祥”“添男”“六國”“得來”等茶樓紛紛開業。到了20世紀中葉,又涌現出“冠男”“龍華”等特色茶樓。
之前,我們從對曾志揮及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副理事長陸國基的采訪中已經獲悉,20世紀70年代前,梧州六堡茶質優價平,被澳門人當成了“經濟普洱”,在澳門大小茶樓都能喝到六堡茶。“冠男”“得來”“六國”等澳門各大茶樓都曾大量使用六堡茶,遠來茶樓更是“樓上茶市銷六堡,樓下設點賣六堡”。為了保證貨源供給,六國飯店還通過關系,從佛山直接發運六堡茶至澳門。
時移世易,除龍華茶樓等個別茶樓至今依然堅持營業外,諸多傳統茶樓已在歲月長河中銷聲匿跡。到了20世紀90年代后期,六堡茶的身影在澳門亦難以尋覓了。
不過,澳門一些資深的茶客對于傳統的茶樓和六堡茶的優良品質始終念念不忘。《在澳門傳統老茶樓嘆茶嘆時光》一文,2014年發表于網絡,該文介紹的就是澳門赫赫有名的龍華茶樓,并提及其經營的茶葉品種中有六堡茶。在作者配發的一張照片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一大罐六堡茶被擺在了龍華茶樓柜臺顯眼處,作為招牌來進行宣傳。而我們在參觀澳門茶文化館的時候,也看到有“老澳門”陪著遠方的親朋漫步館中,在這里細細回味舊日茶樓的風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