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梁燕如 通訊員 賢維)今年以來,蒙山縣通過建立貧困村扶持發展基金,引導貧困村采取入股分紅、開發盤活閑置資源、參與合作社發展等形式,“一村一策”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確保今年全縣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萬元以上并逐年提高,到2020年達5萬元以上。
長期以來,受交通條件較差、集體經濟收入單一、村“兩委”發展意識不強等因素影響,蒙山縣多個貧困村的村級集體經濟基礎薄弱。今年,該縣投入1600萬元建立政府扶持貧困村發展基金,按照每村50萬元標準,扶持32個貧困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目前,30個缺乏發展資源的貧困村統籌扶持資金1500萬元,入股泰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每年按投資額的8%獲取固定分紅,降低了發展風險。據悉,泰暉公司通過投資鋪面收取租金、入股光伏發電項目、經營市場等保障收益,確保每年足額支付村集體分紅。
由于缺乏科學謀劃,不少貧困村的集體資源處于閑置狀態。對此,蒙山縣有關部門指導各貧困村盤活閑置資源,用好特色資源,提高資源經營效益,多渠道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其中,貧困村六埠村將9600畝集體林地出租給有實力的開發商種植經濟林,每年收租21多萬元;貧困村六夏村新建村委大樓后,利用30萬元政府扶持資金將閑置的舊村委辦公場所改造成村集體幼兒園,既解決村里幼兒入園問題,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同時,蒙山縣引導各貧困村依托當地經濟能人、合作社,帶動發展村集體經濟。貧困村百合村村民黃培德是山地養牛能手,他成立的百合黃牛合作社年出欄肉牛200頭以上,年純收入160多萬元。百合村將30萬元政府扶持資金入股該合作社,每年按10%利潤獲得分紅,實現村集體年收入達3萬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