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梁萍 通訊員 鐘斌明 梁宇)蒼梧縣積極探索“合作經濟”“土地流轉”“生態旅游”等多元化模式,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增強農村發展后勁,助力農民脫貧增收,讓群眾更多享受到發展帶來的紅利。目前,該縣已形成一批集體經濟發展的示范村和明星村,轉化一批集體經濟發展薄弱村,有效帶動村集體經濟的整體發展。
結合當前正在深入開展的脫貧攻堅工作,蒼梧縣鼓勵農村組織領辦和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合作社+黨員致富帶頭人+農戶”的形式,大力發展種養產業,強化技術指導、物資供應、產品加工、市場營銷等一系列工作,打通市場各環節,推動產業做大做強,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同時增加集體收入。目前,該縣京南鎮太平村、木雙鎮黎璧村、石橋鎮奇沖村等都成立了種養合作社,發展養豬、養牛、養螺、養魚和蓮藕種植等,所得利潤按比例分紅,貧困戶和村集體都實現了收入增加。
盤活閑置土地,整合鄉村自然資源,發展旅游觀光、農家樂等第三產業,也是蒼梧縣促進村集體增收的舉措之一。該縣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權折價入股分紅、閑置資產合作開發等方式,依地生財,把沉睡資源轉變為經濟收益,促進合作社、農戶和村集體三方共贏。梨埠鎮沙地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2014年全村89戶共548位村民一致通過成立農業合作社,各戶把原來承包經營的土地流轉到合作社進行集中經營管理,以土地和資金的形式入股,發展果樹與經濟林木連片種植,收成所得合作社抽取10%,其余歸承租村民所有,同時開發建設休閑觀光設施和農家游項目,獲取旅游收益,兩項收益所得按股份進行分紅。2016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7280元,成為典型的增收明星村。
近期,依托當地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傳統民俗等方面特色資源和優勢,蒼梧縣制定了旅游業發展規劃和多個鄉村旅游區詳細規劃,其中六堡鎮以六堡茶文化為核心推進茶旅融合,建設茶園景觀、文化博覽園等旅游產品,開發山坪養生度假和瑤族鄉村風情游;新縣城城郊以山地生態環境融合詩詞文化和民俗文化打造龍巖文化旅游區;木雙鎮整合東安江沿岸鄉村、山林等特色元素,打造桂東山區河畔生態型鄉村文化體驗旅游精品小城鎮。
據了解,蒼梧縣從項目支持、資金補助、稅費減免、貸款貼息、基礎設施建設、人才支撐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目前,全縣已經成功打造15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示范村,涌現出石橋鎮培中村、京南鎮太平村、旺甫鎮鶴洞村等一批集體經濟明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