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8日凌晨,在龍圩區龍城家畜定點屠宰廠,市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大隊隊員從生豬胴體上割取樣品送檢。 陳可夫 攝
梧州日報訊 (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覃華峰)8月18日凌晨4時,夜色如墨。龍圩區龍城家畜定點屠宰廠內,幾十名工人正干得火熱。市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大隊隊員準時進廠與駐廠獸醫會合,提取抽檢樣品,準備送往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進行產品質量安全例行檢測。
寬敞通透的屠宰車間內,生豬嚎叫聲十分刺耳。一頭生豬被工人放上流水線宰殺,褪毛、清洗、開膛、劈半,整個過程不過15分鐘,隨即進入宰后檢疫環節。龍城家畜定點屠宰廠管理人員介紹,這里日均宰殺150多頭生豬,占該城區鮮豬肉供應量的90%。為保證市民吃上新鮮安全的豬肉,官方駐廠獸醫要在6時前完成生豬宰后檢疫工作,按程序要檢驗生豬的頭、蹄、胴體、內臟,并通過顯微鏡檢查確認無常見寄生蟲及口蹄疫等可能影響人體健康的疫病后,才加蓋檢疫印章和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像這樣的定點屠宰廠,市區里有三家。”市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大隊隊員李錦輝說。他介紹,執法部門要不定期巡檢屠宰廠,監督駐廠獸醫開展檢疫工作,每逢上級部門開展例行檢查時,還要負責提取、保存、寄送生豬肉片樣品,一輪工作下來,隊員們時常要從凌晨連續工作到傍晚。“按照一年180多次的例行抽檢頻率,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平均每周會有兩到三天。”李錦輝說。《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相當于生豬的“身份證”,內容非常詳細,有起運地點、動物種類、動物數量和用途等,還有貨主的姓名和聯系方式。執法人員和獸醫在屠宰環節中一旦發現問題,即當場扣留患病豬肉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倒查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市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大隊主任科員梁鐵南參加檢驗檢疫工作二十多年,負責指導青年隊員對豬肉取樣進行甄選切片和封裝保存。他介紹,市民餐桌上有九成以上的肉類食品與動物衛生監督執法有關。現在,我市已建立市、縣兩級執法終端監控執法平臺,所有動物檢疫申報點實施電子出證,實現牲畜飼養、出欄、屠宰全程監控,有效杜絕逃避檢疫、出售屠宰加工病死動物及其產品和違法添加“瘦肉精”等違法行為。因此,市民和飲食業經營者購買定點屠宰廠宰殺的牲畜、肉食品,其質量安全更有保證。
當天清晨7時,市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大隊隊員剛完成巡檢生豬定點屠宰廠及取樣工作后,又馬不停蹄奔赴萬秀區龍湖鎮兩家三黃雞養殖場,抽檢獸藥和開展雞肉取樣檢測。據統計,在農業部和自治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檢查驗收,以及飼養、屠宰環節快速監測“瘦肉精”中,我市已連續五年通過自治區樣品檢測,合格率達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