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佘鴻雁
探索建立企業首席技師制度、國企老總嘗試“職業經理人制度”,完善公務員獎金制度……近日,《廣西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實施方案》出臺。方案對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等七大群體實施激勵計劃,推動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實施差別化收入分配激勵政策。通過上述增收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七大群體,促進我區各類社會群體依靠自身努力和智慧,創造社會財富,共享發展紅利
技能人才:技高者多得
對于技能型人才,要完善多勞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引導企業合理確定技術工人薪酬水平,促進高等級技術工人薪酬水平合理增長。探索建立企業首席技師制度,鼓勵企業采取協議薪酬、持股分紅等方式,試行年薪制和股權制、期權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
鼓勵全區各市縣對重點領域緊缺的技術工人在城鎮落戶、購租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予以支持。
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半農半讀”
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和支持力度,今后5年,全區每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7萬人以上。鼓勵農民通過“半農半讀”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職業教育培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鼓勵農民共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增加經營性收入。
科研人員:鼓勵高端人員實行協議薪酬
通過工資性收入、項目激勵、成果轉化獎勵等多重激勵引導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工作,推動科研院所轉制企業加快改制,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股權和分紅激勵方案,激發科技創新熱情。
完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鼓勵科研事業單位聘用高端科研人員實行協議薪酬。改進科研項目及其資金管理,項目承擔單位結合一線科研人員實際貢獻公開公正安排績效支出。
健全績效評價和獎勵機制,完善單位內部科技成果轉化中對科研人員進行現金和股權、期權獎勵辦法。
小微創業者:降低創業成本
進一步降低創業成本。健全創新創業成果利益分配機制,籌措用好就業補助資金,保證足額發放,重點支持提升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創業技能,提高創業成功率。
清除創業壁壘,提升創業參與率。貫徹落實國家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通過評審優惠、預留份額等方式對包括初創企業在內的小微企業加大扶持力度。
探索創業成果利益分配機制。進一步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上市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的制度規則。
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完善國企高管薪酬激勵機制
完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激勵方式。完善對組織任命的國有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激勵機制,合理確定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
在國有企業尤其是高端人才集聚的金融行業探索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對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
強化對民營企業家的創業激勵。鼓勵民營企業家擴大投資,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堅持依法平等保護產權,嚴肅查處侵犯非公有制企業和個人合法權益、合法經營、合法收入的行為。規范司法程序,嚴格執行先定罪后沒收或處置嫌疑人財產的規定。
基層干部隊伍:基本工資比重要提高
實行與公務員分類管理相適應的配套工資政策,提高基本工資在工資性收入中的比重,定期調整基層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健全不同地區、不同崗位差別化激勵辦法。完善津貼補貼制度,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增長機制。
建立健全公務員績效考核體系。完善機關績效考評獎金的分配辦法,將考核結果與個人工資收入掛鉤,重點向基層一線人員和業績突出人員傾斜。完善公務員獎金制度,賦予全區各市一定的考核獎勵分配權。完善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充分發揮職級與待遇掛鉤對基層公務員的激勵作用。
明確福利標準和保障范圍。明確應享有的各項福利待遇名稱、發放標準及發放范圍。推進公務員職務消費和福利待遇貨幣化改革,規范改革性補貼,形成以貨幣福利為主,實物福利為補充的福利體系。
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增強就業能力
鼓勵引導低保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以及殘疾人等困難群體中具備勞動能力和勞動條件者提升人力資本,主動參加生產勞動。實施貧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5年免費教育政策。
建立低保與就業聯動機制。鼓勵、引導具備就業能力的困難人員積極就業,增強其就業動力。完善相關專項救助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