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祝琳 4月30日,在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廣西頂鋒不銹鋼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不銹鋼六連軋窄帶項目建設現場,金屬敲擊聲、機器轟鳴聲、設備調試聲不絕于耳。這個項目定在5月中下旬開始試產,各項建設工作必須加緊推進。 
4月30日,在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廣西頂鋒不銹鋼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不銹鋼六連軋窄帶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正進行冷軋生產線的設備安裝及調試。 祝琳 攝 施工現場,兩百多名施工人員分布在各個崗位,工作緊張而有序。在項目最關鍵的六連軋生產線調試過程中,冷軋廠廠長肖永剛忙碌的身影一刻都沒有停下來。“整個項目建設已到了‘賽點’,95%的設備已安裝到位,軋機、火爐部分正在調試,水、電等配套設施也在加緊安裝調試,下一步將進入單體冷調—冷聯動—熱負荷等各個調試階段。”肖永剛一邊指導工人調試設備,一邊向記者介紹。 作為冷軋生產線建設的主要負責人,肖永剛帶領幾十號人日夜堅守在項目工地。“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水、電等一些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影響了項目建設進度,為此我們優化施工組織方案,采取日夜輪班施工的方法,努力搶回施工進度。”肖永剛說。項目加緊調試同時,循環水管網、液壓系統、電氣布線等工作也要同步推進,這些都是項目如期投產的必要配套保障。 來自陜西的肖永剛雖然個子不高,但臉上總是掛著笑,透露著北方漢子的堅韌與淳樸。“這個項目開建我就來到這里,參與籌備、建設整個過程,見證著這里從一片空地到如今廠房林立、人員到位、設備進場。”肖永剛感慨地說,“一晃差不多來梧州一年了,幾乎天天在工地上,好長一段時間沒回家了。家人對我的工作也理解,閑時與家人發發微信、視頻聊天、報個平安就很滿足了。” 五一假期,肖永剛和工友們都放棄了休息,繼續奮戰在施工一線。“這個項目的工人都來自五湖四海,大家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全力以赴把連軋生產線搶出來,保質保量完成施工,爭取生產線早日投產,這就是在勞動節中收獲的幸福感、獲得感。”肖永剛的話語十分樸實。 頂鋒公司現場項目負責人周曉明介紹,年產30萬噸不銹鋼帶項目采用目前最先進的智能化軋鋼系統,主要配置不銹鋼六連軋生產線和8套1650雙帶光亮退火生產線,智能化處國內領先水平,是國內第一條采用前四機架六輥加上后兩機架六輥、十八輥互換技術的六連軋生產線。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和延伸我市不銹鋼產業鏈條,為下游制管行業提供原材料,用于加工裝飾板、裝飾管、沖壓制品等,帶動梧州不銹鋼產業向下游精深加工方向集聚,提升產業的集群效應和發展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