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梁萍 通訊員 車金熏)自去年底以來,蒼梧縣石橋鎮學田村貧困戶袁冬梅在新縣城扶貧產業園內的玩具生產企業上班,做流水線裝配工人,每個月工資約3000元。她說,在家門口就業,不用外出打工,方便照顧老人和小孩,撂荒的田地也可以重新打理起來,家里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就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來源。像袁冬梅這樣在蒼梧新縣城扶貧產業園就業的貧困戶還有不少。該扶貧產業園規劃占地面積1000畝,位于當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棚改小區旁邊,計劃分兩期建設,其中第一期500畝,建設標準化廠房及配套設施,以引進制鞋、制衣、電子和玩具制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 聯志玩具生產項目是該產業園的第一個落戶項目,由聯志(香港)工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約2億元,主要從事塑料玩具、電子玩具和禮品玩具的設計研發與生產制造,可年產各類玩具約1億套,年產值達到2.5億元,帶來約2000萬元稅收,帶動2000—3000人就業。據介紹,去年底試投產以來,企業迅速吸收了近千個勞動力充實到生產線上,今年春節過后,又有不少人前來報名應征,主要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棚改小區的貧困戶和棚改戶,以及周邊鄉鎮的村民。 產業園區為貧困戶帶來就業機會,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給企業提供勞動力,這是一種良性循環。據了解,蒼梧新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棚改小區安置了2000多戶貧困戶和棚改戶,扶貧產業園今年還將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企業入駐,多個鞋業制造項目正在協商推進當中,有望為當地就業扶貧工作注入新動力。 目前,蒼梧縣的多個鄉鎮已建立起扶貧產業園和扶貧車間,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幫扶,以“政府+協會+企業”聯合協作模式,結合“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園區+貧困戶+就業”方式,幫助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