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曾燕 “養殖場里的牛糞全部拉去喂蚯蚓,蚯蚓糞又成了種菜的好肥料,一舉多得。”說起養蚯蚓這件“新鮮事”,龍圩區大坡鎮坡頭村養殖戶黎建忠充滿信心。 近年來,龍圩區把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作為提升貧困村及貧困群眾造血功能、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積極發動種養殖能手回鄉創業,從外地返鄉養殖蚯蚓的黎建忠便是其中一員。記者近日到訪坡頭村這個占地約10畝的蚯蚓養殖場時,黎建忠正在翻搗牛糞喂養蚯蚓。“坡頭村生態環境較好,適宜搞蚯蚓養殖。”他說。 黎建忠介紹,蚯蚓的繁殖生長對環境要求非常高,土壤必須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如溫度以15到20攝氏度最為理想。坡頭村的自然環境和土地質量都非常適宜蚯蚓生長,而附近養牛場的牛糞為蚯蚓提供了充足養料。 小蚯蚓解決了糞便等垃圾處理問題,也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黎建忠介紹,蚯蚓還是一種中藥材,它在中醫里被稱為“地龍”,有退熱、止痙、平喘、活絡、利尿等功能。蚯蚓中可提取出有抗凝血和溶栓作用的成分蚓激酶,以及營養價值高的地龍蛋白等,可用于心腦血管、中風等疾病的治療,市場需求非常大。“現在一公斤蚯蚓可賣到十幾元,作為有機肥的蚯蚓糞也在每噸五百多元,預計今年整個養殖場的收入有十萬元。”黎建忠說。 小蚯蚓也能做成大文章,在一系列的種養循環中變廢為寶,助力了鄉村經濟快速發展,也幫助了村民增收。“現在在家門口工作,能掙錢又能照顧家庭,日子好過多了。”坡頭村村民黎鑒彬說。黎建忠的蚯蚓養殖場安排了五名貧困村民負責日常工作,他們每人每月有兩千多元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