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西江都市報訊 近日,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急診科再次利用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成功救治一名重癥心肌炎患者。患者經體外膜肺氧合輔助后,轉危為安,成為該院第二例經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成功救治的患者。

醫護人員為重癥患者實施體外膜肺氧合手術。彭翠翠 攝
5月14日,45歲家住藤縣的盧先生因突發重癥心肌炎,被轉送至市紅十字會醫院急診重癥監護室治療,后突發惡性心律失常,心跳驟停,經過心肺復蘇,心跳暫時恢復,但患者病情危重,心臟隨時可能再停跳。經醫生分析病情后,該院決定與自治區人民醫院再次聯手合作,實施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治療。四小時后,自治區人民醫院體外膜肺氧合團隊到達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急診科,充分評估病情和與家屬溝通后,于凌晨1時13分開始實施手術。兩院默契合作,僅用時1小時20分便順利置管,體外膜肺氧合人工心肺儀安裝成功,患者全程使用體外膜肺氧合技術從市紅十字會醫院轉運至自治區人民醫院進行后續治療。 急診科主任于曉鈞介紹,體外膜肺氧合轉運是急救領域公認的難度系數最高的轉運方式。轉運過程中,對設備用電、用氧和溫度的要求都非常高,醫生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能熟練操作體外膜肺氧合設備。使用體外膜肺氧合的病患病情一定是極為危重,在轉運途中還需要用呼吸機提供高純度的氧氣,用氧量是一般病患的多倍。如果陸路轉運距離較遠,車載氧氣儲備根本不足以支持病患大量用氧的需求。 目前,市紅十字會醫院急診科正在緊張籌備開展體外膜肺氧合技術,該院急診科醫生盧炳棋、護士黃金夏作為手術團隊一員,曾到自治區人民醫院進修學習體外膜肺氧合技術。 (彭翠翠 陳小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