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謝韻 通訊員 黎海平 李石新) 貧困殘疾人具有貧困和殘疾的雙重特點,在幫助他們走出生活困境的同時,更應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在脫貧攻堅戰中,萬秀區通過“一戶一策”幫扶貧困殘疾人,從物質和精神上讓他們真正脫貧。
7月4日,在廣西眾昌樹脂有限公司,今年34歲的貧困戶羅杜煥正在廠區里打掃衛生,誰會想到,一年前他還是一個不愿外出謀生的人。
蒙龍是羅杜煥的幫扶干部,他告訴記者,羅杜煥屬于四級智力殘疾,羅杜煥父親早年去世后,羅杜煥就和母親相依為命。當時母子倆的收入,就靠給別人裝運木材掙點搬運費,而這種散工收入并不高,一個月下來,多則三百余元,少則一百多元。
2017年12月,羅杜煥的母親也去世了,家里剩下羅杜煥一人。盡管當年羅杜煥已經脫貧,可蒙龍覺得,羅杜煥才30來歲,如果今后只依靠低保金等一些政府補貼過日子,總不是個辦法。為此,蒙龍和其他幫扶干部一起,為羅杜煥制定了“一戶一策”的幫扶計劃,聯系上思扶村內的企業,量身訂制就業崗位。
可是,由于羅杜煥小時候有被他人欺負的經歷,導致他成年后依然對外界有很強的抵觸情緒,不愿意與陌生人接觸,更不愿意去務工。“我們只能苦口婆心地勸他,先去試試,確實不合適,我們再想辦法解決。”蒙龍說。
在幫扶干部促成之下,2018年4月,羅杜煥來到廣西眾昌樹脂有限公司當一名雜工。幾天后,當內心忐忑的蒙龍再次聯系上羅杜煥時,他的反應卻讓蒙龍喜出望外,“當時羅杜煥告訴我,他愿意留在這家公司工作”。廣西眾昌樹脂有限公司車間經理李雄全表示,公司里有多個公益性崗位,就是為身體有缺陷但愿意自食其力的殘疾人朋友提供的。
如今,羅杜煥每天負責一些打掃、收拾等簡單的工作,在扣除社會保險等需要繳納的費用后,每月工資收入約1680元。幫扶干部還欣喜地發現,羅杜煥參加工作后性格變得開朗多了。
“貧困殘疾人具有貧困和殘疾的雙重特點,是貧困人口中貧困程度最深、扶持難度最大、返貧率最高的群體。”萬秀區扶貧辦副主任鄧娟霞表示,根據今年5月底國家扶貧信息系統統計,萬秀區還有未脫貧戶155戶467人,其中殘疾貧困戶255人。“今年的脫貧攻堅工作重點就是圍繞貧困戶、貧困村脫貧摘帽的標準,緊盯各項剛性指標,確保完成年度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除了對此前已退出戶、已脫貧戶進行鞏固提升外,還將對未脫貧戶進行重點攻堅。”鄧娟霞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