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吳建坤)近日,市政府印發實施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預計到2030年,全市水產養殖產量達到12.27萬噸,較2018年增長63%。 據了解,我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最近一次修編的時間是2014年。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深入推進和最嚴格水資源保護制度以及河長制的實施,我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不相協調。2018年,我市重新啟動養殖水域灘涂規劃修編工作。 新出臺的規劃針對我市的資源稟賦現狀,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生產,科學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設定開發底線,穩定基本養殖面積,依法厘定管轄養殖水域灘涂的區域邊界、管理規則與責任要求,科學合理布局發展空間與利用規模。 規劃增加了新的“禁止養殖區”和“限制養殖區”等內容,明確了市(縣、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和緩沖區,以及港口、航道、行洪區、河道堤防安全保護區等安全公共設施安全區域等禁止和限制養殖水域,更加完善了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禁止養殖區和限制養殖區范圍外的其他適宜開展養殖的水域灘涂均為養殖區,包括有池塘養殖區、江河湖泊養殖區、水庫養殖區和其他養殖區。 按照規劃指引,各級漁業漁政部門和水產養殖行業人士將共同落實相關政策措施,淘汰落后產能,重點推廣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池塘循環水工程化養殖和大水面生態養殖等綠色養殖模式,示范推廣生態養殖、養殖尾水處理等綠色生產養殖技術,引導和支撐養殖漁民主動轉方式調結構,運用更多生態技術措施,改善養殖水質和生態環境,提高養殖效益,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