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市場環境對于方便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作用。今年,梧州市組織實施市場改造提升工程,市區多個市場進行了升級改造,實現內外環境大變樣。 今年10月,長洲區新龍市場經過升級改造,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來客。LED燈將市場內部照得亮堂堂,不同的色塊對市場內部空間進行了分區,墻面粉刷一新,明暗渠排水通暢,積水污漬基本絕跡。市場外部則劃定了停車線,沒有了亂擺賣的攤檔,秩序井然。 
12月25日,長洲區新龍市場在水產行區域的過道鋪設防滑墊。本版圖片由記者 陳凡 攝 與新龍市場一樣,位于萬秀區的怡景市場也經歷了一場“整容手術”。怡景市場有著30年以上的歷史,建筑面積達8000平方米,市場內從業者上千人,日均人流量約4萬人次,是周邊很多市民的“菜籃子”。提升改造前,市場內部燈光暗淡,肉類銷售區血水污水橫流,菜葉垃圾隨處可見。2018年開始,怡景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包括優化排污系統、建造小型冷庫、重新鋪設地面、建造統一規劃攤臺等,市場環境大大優化。 
12月26日,萬秀區怡景市場一商鋪將店面裝扮得古色古香,以吸引市民目光。 如今的怡景市場,水產銷售區、蔬菜銷售區、肉類銷售區、干貨銷售區與熟食銷售區分區明確,市民來買菜,行走在整潔干凈的道路上,在明亮的燈光下挑選菜品,買菜走累了,市場內還有便民座椅供歇腳。 “現在我在市場內做生意,心情舒暢多了。”今年50歲的李大姐在怡景市場里賣了十幾年的菜,看到市場提升改造后的變化不禁感嘆,“不但市場設施改善了,經營者文明素質也相應提高,大家更主動地做好攤檔保潔工作,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 
12月25日,市民坐在萬秀區怡景市場肉類行的座椅上休息。 今年以來,全市實行農貿市場規范化升級改造行動,每個城區都打造1至2個標準化農貿市場。這些市場分別為萬秀區的南中市場、河西綜合市場;長洲區的大塘市場、新城市場;龍圩區的龍湖市場、大園塘市場。 
12月26日,農民直銷區入室經營后,長洲區新城市場北側街道設置了統一外部裝飾的水果行。 
新興市場農民直銷區收市后環衛工人馬上清掃。 西江都市報記者 陳雨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