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陳素雅)小小旗手在村道上踏起正步,為遠道而回的家長展示“護旗方陣”;騎著兒童單車的孩子繞行操場,山間鳴起了清脆的搖鈴……龍圩區廣平鎮淑里村的留守兒童超過八成,1月17日,“助力鄉村振興關愛留守兒童”運動會在該村社會愛心團隊的支持下舉行,成為淑里村在外務工家長與留守孩子的團圓聯歡會。
當天在淑里村的操場上,孩子們身著彩虹衛衣,為在場200多名從外地趕回村的家長表演隊列操、障礙跑、籃球操等項目。針對留守幼兒與家長“不熟”的相處模式,游戲一會兒要求家長們與孩子抱起,隨音樂搖擺;一會兒家長又成為孩子的“道具”,進入競技模式中,與孩子協同完成任務。每個孩子都拿到了獎牌,操場上彌漫著歡聲和笑語。孔維妹是兩位孩童的母親,大小女兒分別在村幼兒園就讀大班和小小班。1月16日,她請假從廣東順德趕回梧州,只為參與此次運動會。而這距她與孩子最近的一次團圓已過了4個月。整個上午,孔維妹領著兩個女兒玩得亦不樂乎,每個小游戲她都玩了兩遍。 
1月17日,龍圩區廣平鎮淑里村的留守兒童與返鄉的在外務工父母一起參與親子運動會。記者 陳素雅 攝 “我們一年能回家三四次,春節的時間最長,今天我與孩子們一同游戲,感到很幸福。”孔維妹說,他們夫妻同時在外打工,孩子們只能依靠祖父祖母照顧。 淑里村小精靈幼兒園園長李欣靜向記者介紹,由于村里的大多數青壯勞力在外打工,村里的留守兒童占了多數,平常都是爺爺奶奶負責照顧。從去年開始,在社會愛心團隊的策劃下,幼兒園開始利用寒假組織系列親子活動,鼓勵在外打工的父母增加與留守兒童有效的相處時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這次親子運動會再次發出邀請,不少家長都選擇放下手中工作,甚至雙雙請假提前回來陪孩子。 梧州市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梧州學院原副教授石夏莉關注了淑里村連續兩年舉辦的親子運動會,并表示這樣的親密互動對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破冰器”。石夏莉表示,以往很多在外務工的家長因為忽略了與孩子幼年時期相處的黃金時間,往往會在孩子長大后遇到“與孩子沒話說”等問題。托幼機構利用假期舉辦親子運動會,既加強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也增進與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理解與合作,是值得推廣的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