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梧州日報記者 曾韻 通訊員 鄭鈺榆
“作為黨員,我們就要沖在環境保護一線,堅守崗位、勇于擔當,筑起護城‘防疫墻’。”2月10日上午一上班,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負責人盧品科就開始部署醫療廢物應急處置單位現場培訓工作。在剛過去的元宵節,他和同事編制完成《梧州市新冠病毒疫情期間醫療廢物應急處置工作方案》,要盡快抓好落實。 疫情是看不見的敵人,疫情防控末端處置的安全防線需要生態環境部門守牢。自疫情發生以來,盧品科一直堅守在崗位上,“醫療廢物處置不當,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很有可能成為疫情擴散的‘第二源頭’。”在他看來,醫療廢物處置是疫情防控非常重要的一環,容不得半點疏漏。 1月21日,自治區衛健部門公布廣西發現1例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后,出于職業敏感,盧品科馬上打電話聯系我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負責人,叮囑其一定要提高警惕,為科學有效應對疫情做好準備工作。 1月22日,我市公布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當天一大早,盧品科就開始對全市醫療廢物收集、貯運、處置情況進行重新梳理匯總,并向上級建議迅速啟動部門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緊盯末端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確保疫情爆發時我市醫療廢物監管不出問題。 在接下來的20多天,盧品科和同事幾乎每天都奔波于主城區各所大型醫院、醫療廢物產生量較多的門診、鄉鎮衛生院以及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展開一個接一個的排查檢查:對各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產生量、醫療危廢暫存點規范情況以及清運去向等做好詳細記錄;不定期到醫療廢物處置中心詢問指導處置情況,檢查醫療廢物處置是否及時,處置能力是否滿足要求,是否有需要市級協調的相關事宜。 在疫情面前,盧品科慢慢變成了“細節控”,對醫療廢物收集、貯存、轉運、處置的每個環節都嚴防死守。“隨著疫情防控力度的不斷加強,醫療機構收治病患數量的增加,醫療廢物尤其是涉疫醫療廢物有著不可預估的風險。”他說,醫療廢物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是潛藏的疫情傳播隱患,必須單獨暫存、收運,無害化處置。 據了解,全市七個縣(市、區)現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600多家,個體診所和鄉鎮衛生院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都是當前生態環境部門重點監管對象。像市第三人民醫院、紅會醫院、工人醫院等公立醫院的醫療廢物,按規定由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日常清運車組織進行統一清運,必須做到日產日清,其他醫療廢物產生量較少的醫療單位則要求做到醫廢48小時安全處置。 盧品科還介紹,梧源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是我市唯一一家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疫情發生以來,全市醫療廢物收運處置運行較為平穩,1月20日至2月11日,梧源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累計收集醫療廢物97.626噸,均已全部安全處置。 與此同時,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余小堅始終沖在一線,在做好醫廢處置、應急監測的同時,不定期帶隊到市第三人民醫院“零距離”檢查醫療廢水處置情況,督促指導其按照相關要求處理好醫療污水,規范醫療污水應急處理、殺菌消毒等工序。 當被問及在一線是否擔心被傳染時,他們不約而同地回答:“與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相比,我們不算什么。在特殊時期的重要環節,守住疫情防控末端處置的安全防線就是我們的責任。”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健康知識 工作區域防護知識 工間運動如何做 建議適當、適度活動,保證身體狀況良好。避免過度、過量運動,造成身體免疫能力下降。 公共區域如何做 每日須對門廳、樓道、會議室、電梯、樓梯、衛生間等公共部位進行消毒,盡量使用噴霧消毒。每個區域使用的保潔用具要分開,避免混用。 公務出行如何做 專車內部及門把手建議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車須佩戴口罩,建議班車在使用后用75%酒精對車內及門把手擦拭消毒。 后勤人員如何做 服務人員、安保人員、清潔人員工作時須佩戴口罩,并與人保持安全距離。食堂采購人員或供貨人員須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膠手套,避免直接手觸肉禽類生鮮材料,摘手套后及時洗手消毒。保潔人員工作時須佩戴一次性橡膠手套,工作結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員須佩戴口罩工作,并認真詢問和登記外來人員狀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 (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