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習近平總書記的激勵之語言猶在耳。長洲區倒水鎮各村駐村干部、青年黨員以實干作風踐行初心使命,著力解決群眾“心事、難事、小事”,助力脫貧攻堅。目前,倒水鎮貧困發生率從2018年的2.6%,降至2019年的0.04%。 當好脫貧攻堅“排頭兵” 為增加貧困戶的家庭收入和持續發展特色產業的積極性,三貴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岑燦秋充分利用微信、QQ等網絡平臺,通過“線上+線下”宣傳扶貧產業以獎代補政策的方式,引導貧困戶做好發展產業計劃。“在政府的幫扶下,今天我認養了幾十只雞,到年底估計收入得有1萬元,讓我們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說到養雞,家住三貴村的貧困戶黎大哥信心滿滿。 黎大哥靠賣雞養家糊口,由于受疫情影響,購置雞苗渠道受阻,而且飼料價格上漲,一定程度影響了他發展養雞的信心,成為困擾他的一樁心事。得知黎大哥發展養雞產業意愿,岑燦秋一方面宣傳扶貧產業以獎代補政策,消除貧困戶發展養雞產業顧慮,另一方面聯系供貨商幫助13戶貧困戶購買雞苗,并指導他們申請產業獎補。3月份以來,岑燦秋已為20戶貧困戶新種新養的柑橘、堅果、養蜂、花生等特色產業申請到產業獎補資金4萬多元。 當好鄉村建設“領航人” 鄉村風貌建設關系到人居環境,是一項利民工程。為提升鄉村風貌,改善村莊環境“臟亂差”形象,路垌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陳柱海到村組示范點鼓勵并參與開展“三清三拆三好”工作,與村干研究推進示范點建設措施。 “這段排水渠被泥土埋沒了,需要疏通,我們可以預埋排水管道,既可以保持排水渠暢通,也可以保持村民進戶道路暢通。”陳柱海說,下一步將會引導村民參與“三清三拆三好”工作,變“要我拆”為“我要拆”,把困擾鄉村環境提升的難事,變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事,讓全村環境大提升,顏值大變樣。 目前,整治環境衛生已成為路垌村民的自覺行動,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參與進來,一起建設美麗家園。經過村民數日積極努力,路垌村四旺組之前的陰暗遮蔽豁然變得整齊靚麗。 當好為民辦事“服務員” “村民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是李貴寧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駐村以來,古道村黨組織第一書記李貴寧經常進村入戶,關心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和產業發展情況,努力把古道村建設成為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治理有效的新農村。 古道村長行片道路破損維修是群眾反映較多、影響較大的道路,村里的生活生產物資要經過這條路進出。針對這一情況,李貴寧組織村干、涉及土地村民、受益的生產隊小組長到現場進行協商維修方案。經過一番協調,村民、組長都同意了相關維修方案,使長行片破損已久的道路維修工程得以順利推進。 梧州日報通訊員 黃能 易裕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