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曾韻 通訊員 陳寧 吳應麟 復工復產,交通運輸先行。只有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讓交通、物流等流通環節暢通無阻,才能夠更好地復工復產,恢復正常經濟秩序。 眼下,我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企業復工復產爭分奪秒,市交通運輸部門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先行官”作用,全力抓好交通項目建設、交通路網暢通、交通運輸組織等工作,推動交通運輸業復工復產蹄疾步穩,為各行各業復工復產提供了基礎保障、有力支撐。 加速交通項目復工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萬石谷。在疫情影響和任務加重的雙重壓力下,我市交通運輸系統狠抓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深入調研分析影響項目推進難題,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下沉工地、主動服務、多方協調,落實“137”問題協調解決機制,逐個對接重點交通項目,簡化交通項目復工申請程序,一項一策協調解決項目復工防疫物資缺乏、人員到位困難等難題。 問題在哪里,現場就在哪里,解決推動就在哪里。市交通運輸局堅持“書記在現場”工作法,采取現場調研、一線辦公等形式,協調解決國道207線梧州東繞城過境公路征拆、梧州至藤縣藤州鎮公路工程款、梧州南繞城線(題甫至六坊段)森林植被恢復費等事項;信都至梧州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第一期征拆資金已撥付到位,正加大力度推進征拆及建設工作。 據了解,2020年我市統籌推進重大交通項目9項,年度計劃投資35.74億元,同比增長46.59%;一季度累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6.28億元,同比增長23.89%,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在自治區實施‘五網’建設大會戰的關鍵時期,我們更要快馬加鞭,強力推進‘交通網’項目建設,為梧州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后勁。”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市近日印發《梧州市基礎設施補短板“交通網”建設三年大會戰實施方案(2020-2022年)》,計劃3年建設重點項目23個、總投資638億元,全市列入自治區“交通網”項目15項,力爭到2022年初步形成各種運輸方式布局合理、結構優化、便捷通暢、互聯互通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暢通運輸服務渠道 為確保交通運輸工作平穩有序,保障群眾出行需求,我市交通運輸部門實施多項有力舉措,全面推動客運企業復工復產。2月下旬,全市統計范圍內的55家客運企業就全部復工復產,我市成為全區范圍內首個交通運輸行業復工復產的地級市。 復工復產考驗精準施策能力,其不僅體現于政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更是在工作流程以及布局上處處為項目、企業著想。市交通運輸部門主動回應項目業主需求,采取一系列有溫度的措施暢通了“復工之路”。 3月1日9時30分,3輛載著15名重慶籍農民工的返程專車從重慶市涪陵區駛往梧州市;次日6時30分,返程專車順利到達我市相關的項目工地。這是我市交通運輸部門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全力推動項目復工復產工作的一個縮影。 事實上,自2月中旬起,市交通運輸局強化與區內、外交通運輸、人社等部門的對接聯系,積極協調有省際包車資質客運企業,采用“點到點、一站式”的包車運輸方式,做好返崗農民工交通組織工作,并為返崗農民工辦理用工證明以及備案等有關手續,免除返崗農民工出行后顧之憂。復工復產以來,我市交通運輸部門聯合人社等部門,累計組織務工人員返崗包車200多輛次,運送5000多人次順利到達廣東東莞、深圳、江門等地。 根據復工返崗客流實際情況,鐵路部門及時調整列車開行方案,適時增開到南寧、廣州、深圳等地的列車;梧州車務段提供到南寧、肇慶、佛山、廣州、深圳等地的復工返崗專列服務,并及時向社會公布。4月22日,梧州南站調整列車開行方案,從之前的107趟次調整為136趟次,增加了26趟次。 此外,我市上海—長沙—梧州、成都—梧州—福州、北京—梧州、梧州—桂林、梧州—北海5條航線全部開航,市交通運輸局還積極協調各大航空公司和通航公司推出定制包機服務。 與此同時,隨著我市復工復產復學的有序推進,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也及時投入到了執法工作中。今年以來,該支隊累計派出執法人員1370多人次,檢查各類車輛1563多輛次,查處非法營運車輛61輛,暫扣未獲經營許可違規投放共享單(電)車455輛,全力保障交通運輸秩序平穩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