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祝琳 通訊員 鐘柱軍)近段時間以來,藤縣金雞鎮同安村平沖二組搬遷戶吳家昌一家幾口,忙著拆除舊房和整理拆除后的廢棄物品。吳家昌表示,他們全家現在安心住在易地搬遷點的新房子里,“這里生活環境好,又能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就業,我們過上了好日子,這還得感謝共產黨的好政策”。金雞鎮在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管理工作中,按照“一戶一宅基地”要求,妥善拆除易地扶貧搬遷戶危舊房,同步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得到了搬遷戶的支持。 這是我市持續深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縮影。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中的難中之難,我市嚴格落實市領導包縣、縣領導包安置點的工作責任制,嚴守政策紅線,加強督辦機制,使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推進有力有序。從2016年至2019年12月,全市已搬遷入住3788戶17296人,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計劃,2016-2019年項目建設進度和搬遷入住率在自治區綜合排名中并列第一。 當前,易地扶貧搬遷已進入新階段,工作重心從解決好“如何搬”“怎么搬”向“搬后怎么辦”轉變。我市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安居與樂業并重、搬遷與脫貧同步,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堅持政府引領與市場調節結合,培訓服務與兜底保障同步,多渠道拓寬搬遷群眾就業門路。據統計,我市共有122個后續扶持項目,目前已建成項目111個、在建項目7個、待建項目4個,累計完成投資23182.8萬元,項目完成后預計有3998戶17751人受益。同時,我市統籌利用電子商務進農村、農村合作社等綜合示范政策,鼓勵搬遷群眾通過創辦網店,參與快遞物流,以及發展林下經濟、服務型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方式,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為完善后續管理服務,我市堅持“缺什么補什么”,補齊配套基礎設施短板。相關部門進一步保障安置區水、電、路、網、房等基本居住生活條件,集約建設安置點的配套設施和生活設施,打造安置點社區“10分鐘服務圈”;全面落實各項保障政策,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統籌解決好搬遷群眾適齡子女入學、健康醫療、文化娛樂等問題。今年,我市計劃在6月底前完善800人以上集中安置點便民利民“九個中心”服務工程,為搬遷群眾的生活提供管理服務。 我市還將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國土綠化提質行動相結合,鼓勵易地搬遷戶及時讓出廢舊宅基地,把無人居住的舊房屋拆除、平整土地,重新規劃種植經濟作物或綠化樹種,土地復墾成效顯著。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市共有3788戶搬遷戶,按照“能拆快拆、應拆盡拆、鼓勵自拆、不搞強拆”原則,全市計劃拆除舊房1368套。截至今年4月底,已按計劃拆除舊房1346套,占可拆舊房的98.36%,超過全區應拆舊房拆除率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