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近日,長洲區金湖北路93歲老人歐潔英家里來了一群年輕人,有的陪老人聊家常,有的幫老人打掃衛生,有的幫老人整理家務……這是梧州市長安義工協會利用節假日組織社工、志愿者進入社區開展關愛老人活動的一個場景,也是我市設立社會工作服務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的生動寫照。
我市是廣西第一個試點社會工作服務站的城市,在萬秀區和長洲區各選取5個鄉鎮(街道)作為試點開展社工服務工作,通過對標先進,搭建平臺和整合資源,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迅速壯大,培育公益慈善類和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10個、志愿團體1878個,志愿者41萬名,累計開展志愿服務項目4000余個,志愿服務時長達到44.72萬小時。 對標先進,實施“東融行動”。市民政部門到廣州、深圳、佛山等地學習先進的社工管理經驗,完善社工管理工作的同時,建立社會組織網絡交流群,公開社會組織管理服務辦公電話,引導社會組織人才發揮自身優勢,壯大專業社工隊伍,去年就新增持證社工人才30人。我市還健全社區社工服務提供機制,在民政領域設置了老年服務、流浪乞討人員服務、殘疾人服務、兒童家庭寄養等崗位提供社會服務,全市在民政事業單位共設置10個社工崗位。 搭建平臺,建立孵化基地。市民政部門搭建社會組織溝通、服務平臺,通過免費提供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對處在成長過程中的社會組織進行系統培育和扶持,促使其服務能力提升并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據統計,首批重點孵化、培育公益慈善類和社會服務類等初創期社會組織10個,其中社會服務類4個。 整合資源,優化社工服務。市民政部門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為抓手,引導扶持社工機構發揮專業能力服務社會,培養社工實務能力,提升社會對社工的認同度。2019年,我市共投入224.7萬元向社工機構購買4個服務項目,涉及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孤寡老人和困難兒童幫扶等服務領域。為確保社工站正常運轉、發揮作用,市民政局探索和創新“云家庭”養老服務模式,依托“云家庭”數據平臺進行實時監督與管理,并定期分析評估、改進社會工作方法,推動社會工作發展。據統計,四年多來,線上關愛11萬多人次,線下服務4.89萬人次,受益老人9600人次。 (潘麒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