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陳雨燕
9月9日,蒙山縣新圩鎮四聯村的桑蠶產業示范園里,大片綠油油的桑葉隨風搖擺;蒙山縣工業集中區內,劍桿織機運作的聲音在廠房內不斷回響。 在廣西梧州天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澤公司”)的車間內,23架絡絲機正開足馬力運轉,一捆捆生絲經過絡絲、并絲、捻絲、定型、整經、織造等工序,從粗糙的生絲變為光潔柔滑的絲綢。記者看到,熟手工人不斷穿梭在劍桿織機前,用手掌滑過機器上已經織造好的絲綢。“這是在檢查絲綢的質量,現在織綢技術提高了,需要很細致的檢查,才能發現絲綢上的細微質量問題。”天澤公司負責人姜治舜說。 2015年,因為看中了蒙山縣種桑養蠶的產業基礎,以及全區唯一專業絲綢產業園區的集群效應,淄博大染坊絲綢集團有限公司響應蒙山縣的招商引資政策,在蒙山縣成立了天澤公司。2016年,天澤公司扎根的第一年,年真絲綢織造生產100多萬米。 “當時我們主要織造中低端產品,客戶要貨量不高。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們交4000米的貨,客戶只保留了其中質量較高的400米。”姜治舜說,通過持續不懈地提高工人技術水平,引進高質量織造設備,目前天澤公司的年真絲綢織造生產能力已經達到300萬米以上,產品質量也躍進上升,客戶要貨量達到90%以上,逐步成長為區內的絲綢織造標桿企業。去年以來,集團公司還把蒙山縣定位為絲綢產業轉移的基地,持續擴大生產規模,擇機開展二期建設,建成后天澤公司的劍桿織機數量將達到100臺以上,年產能可達到500萬米。 天澤公司的成長,是蒙山縣繭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種桑養蠶到絲綢織造,蒙山縣堅持“生態立縣、特色興縣”戰略部署,以“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為指導方針,充分發揮生態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絲綢產業,從群山中織造出一條貫通中國東西部的美麗絲路,縣域經濟迸發出高質量發展的蓬勃脈動。2008年建設的廣西第一家絲綢產業園區,目前已經進駐繭絲綢企業達12家,園區內現有高速劍桿織機254臺,數量占全區的72%,是廣西高速劍桿織機數量最多的一個縣。2019年,園區企業生產真絲綢近1000萬米,數量約占全區75%,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5億多元。 “我們從最有條件、最具競爭力的領域入手,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逐漸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活力十足的縣域經濟發展路子。”蒙山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王茵表示,該縣圍繞現有產業基礎主動出擊,實施精準招商,大力補齊繭絲綢產業鏈。2019年8月5日,廣西中絲成絲綢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3億元的絲綢深加工項目落戶蒙山縣。這標志著蒙山縣絲綢產業在煉白、印染、服裝、絹紡深加工等產業鏈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也填補了廣西絲綢產業的空白,為繼續引進下游產業奠定了基礎。今年7月2日,蒙山縣簽訂了總投資額達5億元的繭絲綢深加工項目,持續完善絲綢深加工、印花、服裝加工等中下游環節。 如今,走在進入蒙山縣縣城的321國道上,處處感受到涌動的建設熱潮。中絲成公司一期工地內,廠房地基初見雛形;相隔不遠的絲藝文化中心工地里,大型施工車輛頻繁進出,地質勘探、土地平整工作已經完成。依托這些堅實的絲綢產業基礎,蒙山縣將著力構建超大型的絲綢產業發展集群,建設集貿、工、技、文、旅、居等功能為一體的絲藝小鎮,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中國西部繭絲綢織造新城的建設腳步。 依托“中國長壽之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等國家級“金字招牌”,蒙山縣還圍繞食品、旅游、休閑文化、健康等產業做好生態發展文章。今年以來,蒙山縣集中力量推動新型輕質材料生產、永昌木業、公園華庭等6個項目落地開工,以及奇創服裝、俊博服裝、邦味農產品加工等9個項目竣工投產。與此同時,蒙山縣充分發揮陽荔蒙旅游聯合體作用,積極引客入蒙,并著力引進智慧城市、商貿物流、文化街區、生態居住和城市配套設施建設類項目,加快建設桂東南生態休閑精品城市,積極打造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康養基地。 在特色優勢產業的引領帶動下,今年1月至7月,蒙山縣簽約“三企入桂”項目共6個,簽約項目投資總額17.5億元,簽約項目履約率100%,全市排名第一;開工率66.67%,全市排名第三;有效到位資金率19.90%,全市排名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