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朝陽初升,霞光灑落在蒙山縣夏宜瑤族鄉,沿途但見群山環抱,秀峰逶迤。青瓦白墻,黃色木格花窗,墻壁偶有圖騰,古老而神秘的瑤寨靜靜地躺在百里瑤山中,這里的村民生活和諧。“醉美瑤鄉”以其美麗的瑤鄉風光、獨特的民族風情、整潔的村容村貌贏得了眾多游客的稱贊。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夏宜瑤族鄉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榮譽,是廣西僅有的五個鄉鎮之一。 瑤鄉宜居宜業宜游 夏宜瑤族鄉轄區內分布著瑤、漢、壯、苗、布依等民族,其中瑤族人口占88%,是梧州市僅有的兩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十三五”期間,夏宜瑤族鄉以打造“醉美瑤鄉”景區,建設特色小鎮為目標,投入資金6000多萬元,用于轄區村寨民居保護和發展改造、水利建設等社會事業方面。 “鄉黨委以六海村木王坪組和夏宜村六寨組為鄉村振興示范點,整合各方面資源,共建‘醉美瑤鄉’。”夏宜瑤族鄉黨委書記林峰介紹說。 打通64個村民小組“斷頭路”,完成六海等村的人畜飲水、路燈維修等工程,建成“醉美瑤鄉”景區生態長廊、生態停車場、景觀水壩等旅游基礎設施,打造瑤族特色一條街、民俗文化展館……瑤鄉面貌日新月異,宜居、宜業、宜游,訴說著變遷,描繪著希望。 “僅10天時間我家就銷售了80個土雞蛋、75公斤紅薯和250公斤生態米。”近日,六海村的羅大哥高興地說。根據“農村智慧黨建”平臺上的訂單,他正在有條不紊地打包、發貨。 夏宜瑤族鄉以傳統農業為基礎,抓好杉木、桑蠶、蜂蜜等優勢產業,壯大七彩山雞養殖和中草藥、百香果種植等產業,形成主導產業帶動,特色產業推動,綠色農業與民俗旅游結合的產業發展格局,柑橘、杉、松、蜜蜂、豬等“5+2”特色產業覆蓋90%以上貧困戶,人均增收8014元。依托電商扶貧和“農村智慧黨建”平臺,瑤鄉的土特產品、手工藝品插上“互聯網”翅膀,成為外地顧客爭相購買的“香餑餑”。 文明實踐活動多樣 “有事好商量,無事好乘涼”,游客讀著夏宜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百姓議事亭前的對聯,細品《六寨村訓》《六寨村規民約》《陽光議事五步法》,會有一種文明鄉風沁人心脾的感覺。 在推動自然生態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同時,夏宜瑤族鄉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不斷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一村一組制定村規民約,一家一戶落實“門前三包”。如今,瑤鄉寨寨現美景,處處留鄉愁。 創新基層治理,打造“民情夜訪”品牌。鄉黨政班子分成6組不定期夜訪農戶,組織各戰線黨員干部義務開展鎮區治安巡防,聯合值班民警、片區民警和各村義務治安巡防隊員分組夜巡。通過“民情夜訪”,鄉黨政班子共收集到民情民意236條,其中,反饋問題的有153件,這些問題已全部解決。 厚植文化底蘊,打響民俗文化品牌。廣大農村黨員帶頭成立鄉村文藝志愿服務隊,組織瑤族民俗歌舞文藝演出、民族體育競技和文體活動共32場次;利用瑤族傳統節日,集中展示瑤族刺繡、山歌、傳統技藝、瑤族經典歌舞等民俗文化,吸引夏宜周邊村寨的瑤族群眾歡聚夏宜街“鬧歌圩”;發揮鄉村學校少年宮作用,開設瑤語課堂、瑤族刺繡等文明實踐活動。夏宜瑤族鄉“瑤族婚嫁”儀式已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目前,夏宜瑤族鄉已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7個,打造六海村木王坪組和夏宜村六寨組2個文明實踐示范點,組建夏宜先鋒等志愿服務隊28支,注冊志愿者1253名,開展文明實踐活動2058場次;評選出好媳婦、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優秀黨員等80人,誠信個體戶、美麗鄉村先進集體30多個,1名貧困村致富帶頭人獲評梧州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梧州日報通訊員 蒙慶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