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梧州市委黨校理論學習中心組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把“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能否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將從根本上決定著我國“十四五”期間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發展戰略、思路、模式、動力、體制機制、質量、效益、要求等方面的成效乃至成敗。 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戰略部署,梧州正全力推進“東融”發展戰略。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必須結合地方實際,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產業興市為抓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實現產業興市強勁動力 《建議》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它注重的是解決發展第一動力問題。梧州要加快產業興市的步伐,必須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貫穿于所有的工作領域中,不斷推進各領域的創新,實現產業發展動力轉換。目前,產業創新力弱、研發經費投入低、缺乏研發中心等,仍然是制約產業興市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須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尋求新動力,加快建立健全創新政策體系,建設創新型城市。要圍繞六大重點產業,繼續堅持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謀劃新舉措,深化與各方面在各領域的務實合作,推進各種創新載體建設,重點推進創新平臺建設。 推動協調發展,做優產業興市增長方式 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推動協調發展,才能做優產業興市增長方式。目前,梧州存在經濟產業發展結構性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產中二產比重偏低,新興產業少、結構不優、鏈條短等。在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建設、民生等發展不充分,社會管理存在明顯短板。要圍繞六大重點產業,按照《建議》“促進農業、制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產業門類關系協調”、“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的要求,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繼續實施工業振興規劃,加大引進和發展實體經濟的力度,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同時,把實施市轄縣(市、區)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聯系起來、精準扶貧攻堅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結合起來,大力支持各縣(市、區)依托地方特色和優勢資源打造特色鮮明產業群及其鏈條。 注重綠色經濟,推動產業興市健康發展 一是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圍繞六大重點產業,加強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技術的研發和引進消化,進行技術改造,制定更加嚴格的符合地方實際的綜合利用技術標準,提升傳統產業。二是發展節能和新能源產業。結合六大重點產業和地方自然環境等特點,創新機制,促進節能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與重點產業發展相得益彰。三是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充分發揮好梧州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和“全國循環經濟優秀園區”平臺的作用,推動再生資源國內外區域大循環,建立健全完善相關產業鏈,大力推動再制造產業發展。四是做好環保產業。結合梧州環保建材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加強水、大氣及環境保護的治理。繼續保持和不斷提高各種水質達標率;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加強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等。 加快產業“東融”,拓展產業興市增長引擎 一是緊抓大項目。緊抓大項目的上馬、引進落地,是克服實體經濟發展緩慢,項目少而小這一短板的有效舉措,是產業興市的壓艙石。二是建好大平臺。梧州市擁有十多個種類的產業、工業園區,是產業興市的主陣地,要構筑好這個主陣地。三是實行大招商。大招商是產業興市的生命線。要圍繞六大重點產業,實行大招商、招大商,加快粵企入桂的步伐。四是培育大企業。大企業是產業興市的主力軍。要持之以恒培育大企業,逐步克服規上企業數量不多、企業體量小、龍頭少的短板。五是推進產業大融合。產業大融合是產業興市的新途徑。不斷探索開辟產業興市的新途徑,逐步克服產業發展系列短板。六是完善營商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產業興市的強大軟支撐。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到項目的上馬落地、平臺建設、招商引資等實際效應,乃至影響產業興市的全局。七是強化組織、機制、作風建設。強化各級干部的責任、擔當和作為意識,推動產業興市有條不紊、務實、高效和精準開展,是產業興市的必然要求和強有力的保障。 落實人民共享,根植產業興市深厚偉力 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要按照《建議》“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的要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聚焦產業興市突出問題,在補齊產業興市的短板上投入更多力量。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反映最強烈的利益問題,緊抓民生第一工程,全面完成脫貧目標任務。要結合地方實際謀劃惠及和保障民生的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切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促使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社會管理、人居生活、投資創業等環境和城市競爭力及市民素質的進一步改善與提升,使群眾真正感受到產業興市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提升獲得感,形成全市上下一條心,以強大的凝聚力加快梧州產業興市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