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吳艷虹 當一名好公仆,就應該像一團火,讓自己燃燒起來,并用激情把為人民服務的事業點燃,市財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機關黨委書記張波就是這樣的一團火。他以民生為重,以實干為基,勇于探索財政工作好機制、好做法,把為民服務的初心生動體現在一件件民生實事上。最近,張波榮獲第四屆全區“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 2009年,藤縣籌建中和陶瓷產業園。張波時任藤縣財政局局長,兼任陶瓷園區融資組副組長。建園伊始,土地征拆和“三通一平”資金匱乏,客商來了,看到一片荒地便紛紛“打道回府”,園區建設陷入停滯。張波帶領團隊想方設法通過爭取政策性貸款、專項債券、PPP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張波融資團隊“白加黑”“五加二”連軸轉,終于獲得了豐厚的回報。2010年,一筆1.5億元的國家專項債券資金順利到位。有了這筆資金的保障,園區各項建設快速推進、日新月異,吸引了客商紛紛落戶,一大批項目陸續建成投產。截至2020年底,中和陶瓷產業園入園企業已有44家,安排就業1.5萬人以上。 2019年4月,張波提任市財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肩負起了更大的責任。棚戶區改造是一項民心工程。隨著梧州市棚改工程全面推進,資金緊缺問題逐步顯現。如何在短期內融資確保棚改項目如期推進,成為攔在財政局面前的“一座大山”。 張波說:“我特別喜歡一句話,是‘山再高,往上攀登,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棚改是百姓最期盼解決的民生難題,刻不容緩!我們必須想方設法,落實這筆資金,讓群眾早日實現安居夢。” 經過細致的政策研究,張波在財政部和財政廳下發的關于市場化配套融資的文件中受到啟發,他創新性提出采取“專項債券+市場化配套融資”模式申報棚戶區改造項目資金。張波組織成立專責小組,連續奮戰1個多月,梳理出兩龍片區、長洲島一期以及南岸高旺片區棚戶區改造3塊棚改項目用地。2020年7月,梧州市成功獲得國家開發銀行配套融資授信額度22.55億元,銀行當月發放貸款2.4億元,這也是全國第一筆棚改專項債券配套融資貸款。 2020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財政部發放抗疫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地方幫扶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困難群眾,加強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用于抗疫支出。作為分管領導,張波深入抗疫一線做好調研,爭取到上級特別抗疫國債補助8.76億元,為全市醫療機構抗疫基礎設施建設、困難群眾補助發放以及企業復工復產、落實“六穩”“六保”提供了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