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記者 潘 登 邁入“十四五”,如何做到“起步就要提速,開局就要爭先”? 歲末年初,梧州喜訊頻傳。全國首個使用德國西門子100噸量子電弧爐清潔能源項目、廣西最大規模空調生產基地、建筑新材料科技產業園等一批自治區重大項目開竣工,拉開“奮戰一季度、加力開新局”序幕。 梧州市委書記全桂壽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十三五”期間,梧州經濟穩中提質、穩中向好。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4%,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6.5%,外貿進出口總值年均增長5.4%,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和9.6%,加快發展態勢正在形成。 2020年,該市引進天能智能制造綠色產業園、京東智聯云、南部石材循環生態產業園、建暉紙業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新簽約“三企入桂”項目160個、總投資1645億元;新增工業入庫企業121家、增長44%,全市在庫工業企業突破500家大關,創歷史新高;創新實施“鏈長制”,再生資源、醫藥食品、冶金機械、建材環保、電子信息、文化旅游六大重點產業總產值達1043億元、增長15%;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2%,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進入全區前列。 未來五年,如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急需補齊產業鏈短板,提升產業鏈水平,全面‘東融’、奮力提速、趕超跨越。”全桂壽表示,該市將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搶抓新發展機遇,發揮廣西東大門優勢,大力弘揚“海納百川、力爭上游”新時代梧州精神,堅持產業興市、作風興市,推動重點產業進一步壯大,加快形成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集聚高地,成為大灣區優質資源要素溢出的“蓄水池”。 只有干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談到“十四五”的發展任務目標,全桂壽說,梧州正處在加快發展關鍵時期,特別是“東融”開放成果豐碩、項目建設熱火朝天、重點產業集聚發展、經濟向好勢頭持續鞏固,重樹了梧州自信、重塑了梧州形象。“全市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空前高漲,凝聚起梧州高質量發展強大內生動力,具備趕超跨越的天時、地利、人和。” 全桂壽認為,梧州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賦予的“四句話”新定位和“三抓一快”新要求,實現“十四五”時期“兩個高于、趕超進位”總體要求和經濟發展更強勁、改革開放更深入、社會文明更進步、生態優勢更突出、民生福祉更厚實、市域治理更有效主要目標,必須毫不動搖實施“東融”戰略,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拓展提升以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為重點的合作平臺,按照自治區《關于進一步支持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廣西片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要求,全面對接大灣區發展,全力打造“東融”樞紐門戶城市、加快建好廣西東大門,為“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貢獻梧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