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84歲的鎮安村村民蘇澤民一家已是四世同堂,兒女和孫兒、孫女外出打工,有穩定收入,曾孫還小,留在家里由他照顧。他每天含飴弄孫,外加照看一些田地,養些雞鴨,生活過得舒適安穩。
“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父輩們不怕犧牲、堅持斗爭換來的。”小時候,蘇澤民就常聽父親講起以前開展革命斗爭的故事,對那段風起云涌的歷史感懷頗深,對父輩們更是充滿敬佩之情。
蘇澤民的父親蘇志才是中共梧州多賢支部的第一批黨員之一。當年的蘇志才一家四口,自耕水田一畝,租地兩畝,父親年邁多病,靠在路邊擺攤賣粥糊口。對于沉重的“碼頭捐”“糞溺捐”等苛捐雜稅和階級壓榨,他早已心生不滿。在一個圩日上聽了共產黨員林培斌等人的演講后,他更是深受觸動,立志投身革命事業。
說干就干,蘇志才與當地其他先進分子一起,在共產黨員的帶領下,廣泛開展宣傳活動,揭露土豪劣紳剝削農民的罪行,號召鄉親們組織協會與各種反動勢力斗爭到底。他自己也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
在那個風起云涌的年代,許多像蘇志才一樣的普通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感召和帶領下,勇敢地進行革命斗爭,譜寫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展農民運動的壯麗篇章。
革命烈士蘇蔓犧牲自己的生命向黨示警的故事至今在當地廣為流傳。出生于鳳凰村的蘇蔓,從小深受農民運動的影響,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在日本東京和中國上海、廣東等地從事黨的工作,后擔任廣西省工委副書記。1942年,蘇蔓與妻子羅文坤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后又假意釋放,目的是誘捕更多地下黨員。蘇蔓夫婦識破敵人陰謀,以自殺的方式為黨組織示警。
“共產黨為什么能得到群眾的真心擁護,就是不懼危險,不怕犧牲,真心實意為人民謀幸福。”夏郢鎮鳳凰村黨總支部副書記邵德文說。彌足珍貴的紅色革命和斗爭精神的傳承,讓當地干部群眾有著深深的屬地自豪感。
近年來,鳳凰村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發展特色農業,打造紅色文化村落,村容村貌整潔有序,村民文明之風盛行,并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