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記者 冼振宇 通訊員 鐘鳴 封欣欣)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今年以來,我市有關部門圍繞“穩中求進開好局”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推進各項減稅降費優惠政策直達企業,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發展壯大市場主體。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6600余戶,市場主體保有量達到17.5萬戶,同比增長19.2%,增量躍居全區第一方陣。
服務企業“幫”無止境
5月,初夏的雨露滋潤了萬秀區城東鎮山林里含苞待放的花蕾。坐落在城東鎮“蜂情小鎮”的廣西梧州甜蜜家蜂業有限公司,忙碌的工人把經過無菌車間生產包裝的一罐罐山花蜜裝箱打包出廠。市市場監管局通過知識產權建設和信用評級市場監管相結合,加大對“甜蜜家”的品牌培育,引導企業開發建設集生產、科研、交流、蜂蜜養殖示范等為一體的蜂產業加工園,打好“育灣”特色食品產業牌,促使該公司成功評為企業信用評價AA級,獲得廣西優質產品、全國蜂產品行業龍頭企業等稱號,品牌經濟日益凸顯。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書記蔣連生提出“審批聯通”的要求,我市市場監管部門、審批部門圍繞構建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聚焦企業從設立、運營到退出全過程,率先在全區實施“全鏈通辦”改革。目前,市凌云飛翔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梧州未來高級中學等實現同步獲頒辦學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實現了企業一次申請即可辦通多項業務、領到多張證照。
此外,我市率先在全區啟動市場主體(經營場所)權屬備案制試點工作,出臺方案落實措施,將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蒼海新區、飛天電商眾創園列為第一批實施該項改革的園區,大大降低企業開辦市場主體(經營場所)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目前,經營者在我市開辦企業實現“零費用”、一天辦結。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
誠信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信用評級是展示企業實力的重要渠道。我市通過市場監管、人民銀行、行政審批三個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強梧州市征信和信用評級市場監管的合作備忘錄》,結合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年報申報及“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抽查等工作,積極引導市場經營者重視信用維護、誠信守法經營,規范市場發展。
我市還通過納稅信用修復措施,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綜合裁量原則,為廣大市場主體提供包容發展的良好環境。其中,市稅務部門以服務小微企業為契機,與金融機構進一步凝聚合作共識,將金融部門提供的企業信貸信息納入企業誠信檔案,結合企業納稅記錄,定期為企業提供納稅信用修復,為小微企業實現融資提供更多可能。
市稅務部門積極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通過減稅與退稅并舉,使納稅人享受到各項國家紅利。受疫情影響客運和旅游業務,廣西梧州超大金暉運輸集團有限公司面臨短期困境,今年出臺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為該企業雪中送炭,免征公交客運、出租車、長途客運、班車等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增值稅16.42萬元,讓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此外,我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餐飲行業尤其是網絡外賣送餐業發展創造了新機遇。今年一季度,我市有2800家次的餐飲經營者入駐網絡外賣送餐平臺,日均訂單2.1萬單,日均訂單總額65萬元,一季度訂單總額接近6000萬元。
驅動發展“創”無止境
去年以來,我市緊扣“建設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引進型知識產權核心城市”的目標,進一步健全知識產權引領產業發展工作機制,編制《梧州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明確我市知識產權事業發展脈絡,奮力開創知識產權發展新局面。
我市通過生產與流通相結合的方式,把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推向市場,進一步提升我市特色產業的品牌數量和競爭力,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今年一季度,我市地理標志工作取得“開門紅”,“藤縣粉葛”“蒼梧沙頭遲熟荔枝”獲批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新增2家企業獲批使用“六堡茶”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今年一季度,全市專利授權量405件,同比增長12.5%;全市累計有效發明專利995件,同比增長10.07%。目前,我市已成功注冊“梧州砂糖橘”等4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擁有“梧州臘腸”等4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我市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服務鄉村群眾創業創新。市稅務部門為涉農企業舉辦稅費宣傳輔導講座,還為創業骨干和涉農企業建立稅惠政策聯絡群,隨時為企業答疑解惑。市市場監管局積極為村民搭建銷售渠道,打通直銷通道,促進村級合作社與市場進行農產品點對點銷售。通過多渠道有效激發鄉村市場活力,我市農村產業市場主體數量呈穩步上升趨勢。截至目前,我市共有農業企業1704家、家庭農場83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85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