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西安國家版本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
杭州國家版本館正門。新華社記者翁忻旸攝
坐落在廣州市從化區的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一角。新華社記者盧漢欣攝
7月30日,觀眾在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參觀展品。新華社記者江漢攝
7月30日,參觀者在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中國流行音樂版本展示區體驗試聽。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7月23日,參觀者在西安國家版本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
7月30日,中國國家版本館“一總三分”同步舉行開館展覽,中國國家版本館是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由中央總館文瀚閣、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組成,開館后將全面履行國家版本資源保藏傳承職責。
上期“文旅中國”為大家介紹了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的情況。今天,我們繼續帶大家去西安、廣州、杭州分館看一看,還有哪些獨具地方特色的珍藏版本陳列其中?
西安分館:立足西部文化展示絲路文明的輝煌
在南倚秦嶺、北望渭川的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文濟閣的展覽單元,講解人員正在向前來觀展的媒體介紹館內珍藏。在《賡續文脈踔厲前行——中華文化經典版本展(西部篇)》中,共展出中華經典版本1743種。而《楮墨遺珍萬里同風——絲綢之路版本展》,展出絲綢之路版本600種。
走進文濟閣保藏區的序廳,一面巨型通頂書墻映入眼簾,集中陳放5萬冊精品圖書,充分展現西安國家版本館濃郁厚重的文化底蘊。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川鑫表示,西安分館將充分講好以西部為主的中華經典版本故事,充分展示絲路文明的輝煌。
馬川鑫說:“陜西歷史文化厚重,秦嶺作為中華‘父親山’,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傳承作用。我們將繼續努力,完整、準確、負責任地履行國家版本保藏、展示、研究、交流各個方面任務,完成好賡續中華文脈、傳承中華文明的光榮使命。”
廣州分館:
立足廣東,輻射周邊,放眼海外
鳳凰山麓、流溪河畔,一路向南,我們來到廣州分館文沁閣,文沁閣的主樓從眾多嶺南傳統禮儀建筑中提煉出“嶺南印象”,整體布局依山就勢,層次遞進,傳承中華傳統禮軸形制,營造傳統形制與嶺南山水高度融合的禮樂格局。其中設置“千秋寫印華夏有章——中華版本概覽”“紅色印記映照初心——紅色廣東專題版本展”“互鑒千年融通未來——海上絲綢之路專題版本展”“偉大時代的印記——改革開放以來精品出版物專題展”四個常設展覽和“嶺南風骨——廣東美術名家典藏作品展”“團圓——中秋里的家國”“膠片里的歲月——黑膠唱片專題展”三個專題展,聯袂打造世界級中華版本文化展示窗口。項目保藏組負責人潘詠怡表示,廣州分館致力于系統收藏中國古籍影印珍本,珍貴版本、特色版本。在“互鑒千年融通未來——海上絲綢之路專題版本展”中,以時間為經、版本為緯,分為“海路綿延”“美美與共”“走向未來”三個部分,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各個歷史時期留存至今的典籍、繪畫、照片等版本,呈現波瀾壯闊的文明交流互鑒史,彰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歷史底蘊和宏偉前景。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桂科表示,一眾廣州特色、港澳臺特色乃至海外特色的精品版本,均囊括其中。
王桂科說:“立足廣東,輻射周邊,放眼海外。我們更多的特色是輻射到港澳臺地區,還有海外的中華精品版本、海外本身的外文精品版本。廣東很多特色的嶺南文化,比如典籍;而且我們有很多廣東特色,比如僑批。它的意義體現在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是守正之舉。”
杭州分館:
新時代江南版本的保藏庫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錢塘自古繁華,無數珍本善本藏于民間。坐落于浙江杭州良渚的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又名文潤閣,成為新時代江南版本的保藏庫。
開館展覽上,設置了潮起之江——“重要窗口”主題版本展、文獻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覽、盛世浙學——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展、千古風流——浙江歷史文化名人展,以及數字展廳。杭州分館籌建組展陳負責人余良峰介紹,這“4+1”開館展覽,囊括了無數江南記憶。
余良峰介紹:“在這次展覽里面也展出了幾個宋刻本,還有五代的雷峰塔經卷,也有藏家寄存代管的越王州句劍,在青銅劍的劍格上有銘文。當年我們先祖的智慧,通過文字、技藝、工藝的一些結合,把版本的概念流傳下來,一切印有中華文明印記的都是版本。”
江南水鄉,水網縱橫。分館之側,一條名叫良渚港的小河,靜靜訴說著5000年前良渚古城的輝煌。籌建組組長吳雪勇說,杭州分館立足江南,立足于這里千百年來歷史文化傳統的根。“中華文明五千年實證之地是良渚,定位在良渚、建在良渚,上接五千年。我們的夯土墻、雙曲面屋頂、鋼木構,還有青瓷屏扇,都很好地詮釋了宋韻建筑靈魂性的那一部分,和良渚的文化,和良渚的具象一脈相承。”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