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積液從哪里來?
答:膝關節由關節囊包裹,關節液由關節囊內層滑膜分泌。在關節活動時,關節液不斷循環更新。
少量積液:少量關節液可營養關節軟骨,潤滑關節,減少關節活動時的摩擦。關節腔內的滑液對關節具有重要的潤滑與保護作用,正常情況下關節腔只有少量關節滑液。
中到大量積液:引起的原因很多,比如出現運動損傷、膝關節滑膜病變。關節炎或出現某些全身性疾病時,關節液增多即形成關節積液,造成關節疼痛、不適。
問:積液需要怎么處理?
答:中醫治療以祛風、散寒、利濕、化瘀、通絡為主。根據個體差異,中醫實施辨證施治,同時結合西醫治療,相互協同作用可縮短療程,提高療效。
一旦遇到“膝關節積液”,如短期內有大量膝關節積液且伴有明顯疼痛、腫脹,就要到醫院抽出來。如果不伴有其他的不適癥狀,可以臥床時抬高下肢,并高于心臟平面,利于積液吸收,或口服消腫藥物。如果經常發作,一定要到醫院進一步治療。
◆鍛煉與保養◆
鍛煉可以維持穩定的膝關節肌肉,如股四頭肌。臨床上建議針對不同年齡的人群選擇合適自己的鍛煉方式。
功能鍛煉
(1)靠墻靜蹲:背部貼墻,小腿與地面垂直,膝關節正對腳尖(可以在膝關節內側夾球,防止膝蓋內扣)。(2)直抬腿:繃緊大腿,在膝關節伸直情況下將大腿抬高。(3)側抬腿:側臥位,上腿伸直做外展動作至最大幅度,腳尖始終保持朝向前方,腳尖由朝前變成朝上。
保養竅門
(1)控制體重:身體的重量越大,膝關節所承受的力也就越大,磨損的速度也更快。(2)改變生活習慣:避免反復下蹲運動或長期下蹲,避免爬山或上下樓梯;同樣也要避免如沖撞、深蹲的運動。(3)堅持適度合理的運動:關節經常運動,能讓關節軟骨受到適當刺激,促進新陳代謝,這樣關節滑液才能在關節內到處流動,起到潤滑與提供營養的作用。(4)避免久坐:長時間坐著不運動,會使肌肉松弛,缺乏力量,并使關節疼痛加重。(5)適當使用助行器具:拐杖可以分擔關節壓力,提高步行的穩定性,減輕腿部膝關節的負擔。(6)注意保暖:膝關節由于缺少豐富肌肉和脂肪組織的保護,局部熱量容易散失,溫度常比其它部位低。如果遇到濕寒,會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加速衰老。尤其是對于已經受損的膝蓋來說,遠離濕寒的環境對于保護膝蓋來說尤為重要。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東人民醫院中醫骨傷科主治醫師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