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到哪里,群文工作就做到哪里;群眾想看什么,我們就演什么。”這是萬秀區文化館館長、梧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陶燦常對文藝志愿者們說的一句話。多年來,他利用自己的文藝專長,致力于服務基層文化建設,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2021年,陶燦被評為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服務標兵;2022年,陶燦被評為廣西最美志愿者、獲廣西五一勞動獎章。
近年來,萬秀區相繼成立“青少年文化活動基地”“外來務工人員文化活動點”“萬秀區文化館文化志愿者服務點”等多個文化示范點和活動基地,成立萬秀區文化館志愿服務隊,廣泛吸引文藝愛好者加入,志愿者從23人發展壯大到148人。在此平臺上,陶燦創建“文化志愿服務在行動”品牌,通過寓教于樂的活動形式,將黨的創新理論、鄉村振興戰略、綜合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融入文藝表演中,組織、策劃和參與文化演出志愿服務活動693場次,惠及群眾達10.8萬余人次。他的志愿服務足跡遍布萬秀區23個村、30個社區,參加志愿服務時長每年達286小時,潛移默化地實現了政策宣傳引導、群眾自我教育。
陶燦積極發掘非遺藝術愛好者,帶領文藝骨干常態化開展非遺粵劇進校園活動,通過展示演出、交流指導等方式,為粵劇傳承培育后備人才。他扶持了萬秀吉祥鹿兒戲文藝隊、廊城歌藝鹿兒彩劇團等9支非遺文藝團隊的發展,共計181名非遺藝術愛好者受惠;輔導、組織35支非遺業余文藝團隊,創作《茶鄉農》《騎樓大媽》等文藝作品200多個,50多個作品獲自治區級獎項,受到了觀眾廣泛好評。
陶燦指導成立龍湖鎮、城東鎮、夏郢鎮文化分館及萬秀區文化館村級服務點,依托分館服務點組建文藝志愿服務隊伍,吸納鄉村文藝愛好者加入。他利用業余時間,帶領文化館志愿服務骨干對志愿者文藝團隊的藝術水平和表演能力進行一對一輔導。目前,萬秀區各鄉鎮、社區組建文藝志愿服務隊65支,發展鄉村文藝志愿者600余人,極大滿足了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 (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