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吳艷虹 通訊員 師蔚)生活垃圾分類是一項繁雜且長遠的工作,2022年,我市印發《梧州市推進2022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計劃》等文件,全面系統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實落細。
當前,我市建成大塘街道、角嘴街道、龍圩鎮等6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實現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全覆蓋。公共機構、企業均按要求配備了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各住宅小區每300戶配備1名督導員。
去年,我市除了已完成100個垃圾分類亭的建設任務外,還大力開展分類設施建設,位于長洲區龍騰路一座大件垃圾拆解中心已完成建設,同時長洲區、萬秀區各擴建一座有害垃圾暫存點,藤縣已完成一座垃圾分類宣教基地和廚余垃圾處理示范點建設。
“除了垃圾投放時需要分類,我們對垃圾回收的車輛也進行分類,我市建成區共有其他垃圾運輸車93輛,電動三輪收集車641輛,有害垃圾運輸車7輛,可回收物運輸車41輛,廚余垃圾運輸車19輛,車身上均貼有垃圾分類統一標識。”市城市管理監督局(市生活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說,“但因我市危險廢棄物處置項目尚未建成,目前有害垃圾暫存于各城區有害垃圾暫存點。”
為了推進可回收物能得到更好利用,全市共440家公共機構與廣西桂物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簽訂廢舊物資回收處理協議。同時,我市還引進互聯網回收企業,逐步拓展線上線下回收業務,企業所回收的物品由該公司每月安排車輛整車運回廣東拆解,再交由具備處置資格的公司回收處理。目前,我市有統計數據的可回收物每天約28噸,回收利用率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