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梧州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摘登)
——在政協第十三屆梧州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
(2023年2月21日)
黃振饒
一、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以來的工作
2022年是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一年來,在中共梧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政協及其常委會把喜迎中共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作為貫穿全年的主線和首要政治任務,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五個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圍繞“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按照中國共產黨梧州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和中共梧州市委十四屆三次、四次全會的部署安排,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武裝取得新收獲,建言資政彰顯新作為,凝聚共識開創新局面,履職效能實現新提升,協商機構展現新形象。
二、2023年工作任務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市政協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和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五個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中共梧州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準新時代政協工作新方位新使命,持續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緊盯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安全和發展方方面面,積極引導預期,合力提振信心,助力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助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助力全市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和凝聚共識成效,為打造“一極三城”建設“四個梧州”,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奮力開創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梧州新局面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不斷夯實團結奮斗思想政治基礎
學習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是人民政協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牢牢把握”重要要求和自治區黨委“八個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要求,把學習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的重要思想,與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自治區黨委和中共梧州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起來,開展大學習、大宣講、大研討,以會議交流、專題研討、專題講座、委員培訓等形式,認真學、反復研,學出信仰,學出擔當,學出情懷,學成政治上的“火眼金睛”。要深化“書香政協崇學同行”委員讀書實踐活動,不斷豐富“學習+”“宣講+”履職形式,深入宣講黨的創新理論,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群眾共同進步,不斷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跟偉大復興領航人踔厲篤行,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
(二)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系統謀劃和統籌推進履職工作
牢牢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新方位、新使命,在全市大局中系統謀劃和統籌推進履職,與市委、市政府同軸運轉、同頻共振、同心同行,助推高質量發展,助力共同富裕。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進一步落實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工作要求,強化人民政協“三個重要”作用,不斷擦亮“黨旗領航‘梧’來協商”品牌,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常委會會議、專題會議、對口會議、界別會議等各種協商形式,立足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鍛長板,圍繞搶抓政策調整新機遇,破解穩增長難題,打好擴內需組合拳等工作,組織深入協商,推進各方深度協商互動和意見充分表達,深化協商民主實踐,完善民主協商格局,不斷彰顯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聚焦提升做實珠西經濟發展軸、加快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縣域高質量發展等議題,組織聯動協商和跨區域協商,豐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協商方式,提升協商成效。聚焦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市公有制經濟,聚力補鏈強鏈延鏈優勢產業、與大灣區共融發展,加快嶺南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加快教育科技高質量發展,加快文旅與粵港澳共融發展,發展規模農業,提升我市糧食自給率等工作,深入調研,深度協商,參政議政。聚焦中和窯文化資源活化利用,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農民工薪酬維權,民族企業和產品品牌建設,進一步發揮港澳臺僑聯誼優勢等,組織對口協商和界別協商,凝聚共識,提出建議。持續關注再造一個工業梧州、做大做強六堡茶產業、城市更新、多式聯運體系的構建,宗教中國化梧州實踐等工作,開展監督性協商,助推工作落實。更好統籌委員專項行動、“四進四助”活動、“情暖‘梧’童同心圓夢”委員幫扶活動,圍繞“九大指揮部”的工作,以及黨政關心、群眾關注的就業、醫療、居住、養老、環保等問題,深入一線調研,組織相機協商,廣泛凝聚共識,協助市委、市政府把握民心民意、增進民生福祉,讓政協履職更加符合群眾所思所盼,體現人民政協為人民的要求。更好統籌“一號提案”、重點提案和其他提案的辦理協商,完善制度機制,規范提案辦理協商與其他協商貫穿,推進提案成果更好轉化。更好統籌知情明政、視察調研、協商議政、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文化文史、理論研究和宣傳等基礎性工作,以及履職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設,推進經常性工作常做常新,把人民政協制度堅持好,把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好。
(三)深入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扎實推進政協協商守正創新
牢牢把握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時代要求,弘揚首創精神,在助力市委、市政府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增進民生福祉過程中,加強守正創新,向創新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向創新要效能。進一步健全和完善“1+5+N”協商專班制度機制,把協商專班作為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重要形式,做好履職服務的重要手段,“雙向發力”的重要載體,推進協商專班履職常態化。進一步做好“搭臺”工作,建強、管好、用活全市政協“1+7+N”向基層延伸履職平臺,釋放其作為理論政策宣講站、凝聚共識工作站、“梧”來協商服務站的效能,打通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的“最后一公里”。進一步用好民主監督各種形式,深入探索民主監督與紀委監委專責監督、政府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貫通渠道、形式和方法,及時總結上升為制度規范,補齊民主監督短板。進一步完善以課題為紐帶、以經常性履職工作為橋梁的政協系統上下聯動機制,推進載體共建、信息共通、資源共用、成果共享,破解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進一步探索團結聯誼的新方法新渠道新形式,建立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機制,更加有力地團結各黨派團體、無黨派人士,更加有效地聯系新社會組織、新社會階層和各族各界群眾,更加有效地發揮港澳委員“雙重積極作用”,持續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畫出最大同心圓。
(四)切實加強政協自身建設,不斷提升履職能力水平
強化專委會作用。強化專門委員會作為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載體、聯系服務委員的橋梁紐帶、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主要依托的功能,發揮其聯系界別、組織委員,開展協商、推進履職的作用,鞏固其在政協工作中的基礎性地位。建好政協“委員之家”,從政治、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關心、幫助委員,以暖心固同心、以同心促發展,持續激發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熱情。強化協商專班黨小組的功能,優化協商資源,規范專班履職,推進“協商大篷車”等“?!弊制放平ㄔO,打造“一委一特色”工作亮點,在“雙向發力”實踐中,專出特色、專出質量、專出水平。
強化委員責任擔當。進一步落實《關于強化政協委員責任擔當的意見》精神,加強界別召集人和政協委員履職考評和分類管理,持續發揮政協委員“三個作用”。深化協商專班“行動學習”,把其打造成為政協委員能力提升的學習系統,不斷增強政治把握、調查研究、聯系群眾、合作共事的本領。踐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的重要要求,圍繞國之大者、民之關切,推進商以求同、協以成事實踐,做黨的政策宣傳員、思想政治引領者、高質量發展參與者、界別群眾貼心人。
強化模范機關建設。加強機關黨的領導,強化意識形態工作,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推進正風肅紀,不斷深化“五個一”機關建設,以新時代政治機關的要求,推進模范機關和清廉機關建設再上新臺階。堅持事業為上、人事相宜,激勵想干事、善干事、能成事的干部,樹起正確的用人導向。深化機關履職講堂建設,以講促學,以學促干,推進學理論學政策、用制度用規范,持續提高干部執筆能寫、開口能講、遇事能干、干事能成的能力,不斷提升政協機關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