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吳艷虹
近年來,我市推出了1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受到市民游客歡迎。但是,很多紅色文化遺存由于缺乏有效保護,正面臨著自然損毀及遭人為破壞的狀況。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梧州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利用條例(草案)》,引起了市人大代表的熱烈討論。
在審議《梧州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利用條例(草案)》時,市人大代表覃春華表示,需要把握好四個關鍵環節:一是要有本地特色,我市作為廣西地方黨組織策源地,紅色文化遺存極具代表性,有待深入挖掘和整理研究,對其保護利用應該特別予以重視;二是法規內容是否具有可行性,特別是關鍵核心條款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設置了管理職責,但又無法有效履行,就會有損法律法規的權威和嚴肅性;三是是否存在合法性問題,主要是對公民權利義務的設定,對行政機關的授權是否符合法律的規定;四是審議法規草案文本內容時,還要重點關注概念是否準確、結構是否合理、文字是否清晰、語法和邏輯是否準確等。
“邀請老革命家、英雄人物等進校園,講好黨的故事、紅軍的故事,用紅色故事、紅色文化浸潤學生的心靈,讓紅色文化基因更好地傳承下去。”對于如何加強對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方面,市人大代表陳祖謙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要將紅色文化資源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中,尤其是語文課、思政課等課堂教學,學校應增設“紅色大講堂”,利用課程資源的拓展延伸性,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滲透性。此外,學校還應經常性開展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活動,如紅色經典作品誦讀、重溫紅色歷史、體驗紅軍生活研學等系列活動,打造紅色教育活動品牌,推進紅色精神教育走深、走心、走實,落細、落小,激發學生傳承紅色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2011年,廣西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多賢支部紀念館在梧州市萬秀區夏郢鎮鳳凰村舊圩組落成。此次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利用條例立法,將使廣西農村第一個黨支部迎來更燦爛的春天。市人大代表黃瀟鋒表示,鳳凰村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在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戰略的大力推進下,鳳凰村的紅色文化得到進一步發掘,紅色資源得到進一步利用,紅色文物得到進一步保護,在發揮紅色教育、迸發紅色活力、傳承紅色基因上均有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