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像蟬鳴,有時如雷聲,有時仿佛是昆蟲嗡嗡振動翅膀……別誤會,這不是在描寫大自然,而是在形容耳鳴。耳鳴是在沒有外部聲源的情況下,耳內或顱內產生嗡嗡、嘶鳴等各式各樣的異常聲響。這種聲音感覺可以是一種或幾種,有的偶爾一次,或持續一段就悄悄走了,也有的非常頑固,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耳鳴找上年輕人
小王最近被耳鳴折磨得心煩意亂。他的耳邊仿佛有一臺老冰箱,不分晝夜地賣力制冷,吵得他吃不香、睡不著,只好到醫院就診。
“你的高頻聽力有損傷,以前有被特別響的聲音震過,或者工作在特別吵的環境嗎?”醫生拿到小王的聽力檢測報告,詢問道。
小王說:“沒有。我是程序員,工作環境挺安靜的,沒接觸過特別響的噪聲,也從沒覺得聽力下降。”
在反復詢問中,醫生找到了導致小王聽力下降的原因。小王每天工作、吃飯、午休,連續十幾個小時都與辦公桌上的電腦主機寸步不離。時間一長,主機發出的持續、低頻的噪聲造成了他的聽力損傷。
以前,來門診看耳鳴的患者以中老年人為主,但現在年輕人逐漸多了起來。
壓力大、節奏快、生活不規律,再加上不少年輕人喜歡在運動、乘坐地鐵公交或在高速路開車時使用耳機,音量大時間長,還有的塞著耳機睡覺,長期刺激讓內耳的毛細胞得不到休息,導致聽力下降,就有可能出現耳鳴。而聽力損失的發展是漸進性的,很難被人察覺,所以,很多人都像小王一樣,不承認自己聽力下降了。
引發耳鳴的疾病有很多種,除了聽通路障礙引起的聽力損失,還有血管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等全身慢性疾病,如果再疊加勞累、生氣、壓力暴增等誘發因素,耳朵就會用獨特的方式拉響“警報”。
治療要因人而異
治療耳鳴要先找病因。像小王這樣由噪聲引起的耳鳴,首先應該遠離噪聲源。平時,也要保持規律的生活和運動,避免抽煙、喝酒。另外,壓力過大、疲勞也是耳鳴的誘發因素。因此,找到釋放壓力、緩解疲勞的方法很關鍵。
如果耳鳴伴有聽力下降影響生活,可以考慮佩戴助聽器,這一方面可以改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可使大腦進行重塑,逐漸忘卻耳鳴。
當大家出現耳鳴時,一定要盡快找醫生查明原因,不要等到耳鳴已干擾生活,再到醫院解決,因為此時治療起來是非常困難的。此外,除了求助醫生,調整自我的身心狀態也是“警報”解除的關鍵一環。
(據“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