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冼振宇 通訊員 張瑋茹 梁福年)“現在走進城東農貿市場,我感受到了大城市里無水市場那種舒適感。”家住龍圩區盛世佳苑小區的黃女士經常到城東市場買菜,市場的環境變化,她一直看在眼里。
2013年6月起,盡管行政區劃調整后的龍圩區已實現“進城”,但農貿市場等基礎設施未能同步跟上發展。直到四年前,為決心改變龍圩區7個農貿市場的老舊模樣,市市場監管局出臺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建設以獎代補方案以及新建(改建、擴建)農貿市場驗收方案,高標準、高要求推動市場開辦方落實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
“市場內不得超線超攤經營,不能亂扔雜物,公廁不能有異味……”在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過程中,最難的還是改變當地居民的舊觀念。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耐心地引導市場開辦者按照“以點帶面、突出樣板效應、典型示范引路”的工作思路,推進轄區農貿市場綜合治理行動。該局首先動員大園塘農貿市場開辦方打造“無水市場”,通過修補積水地面、升級排水渠和攤檔設施、整理電線電路、增加照明等一系列整改措施,一個光亮整潔、地面無水、攤檔干凈整齊的農貿市場出現在群眾面前,很快成為大家爭相光顧的市場。市場開辦方于是又抓緊機遇,額外投資200萬元打造了全市首個“圩日市場”,免費為農民直銷提供室內有照明、有冷氣的舒適攤位100多個,對市場周邊環境整治及入室經營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在典型的帶動下,新塘農貿市場開辦方投入500多萬元、城東農貿市場開辦方投入200多萬元、同益農貿市場開辦方投入100多萬元分別完成了升級改造,林水農貿市場目前也正在加緊升級改造中,計劃在3月底完成。至此,龍圩區農貿市場在硬件、衛生、文明誠信經營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升。2022年,城東農貿市場通過了自治區食品安全規范化市場驗收,并獲得“放心消費農貿市場”稱號。
四年來,為推動轄區農貿市場綜合治理再鞏固、再整治、再提升,進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務功能,市市場監管局采取了“以獎代補”、引進第三方合作等多種方式。其中,從去年至今,該局就撬動8000多萬元企業資金,對全市20多家農貿市場進行了全面或局部的改造,各大農貿市場從基礎設施配套、內部精細化管理、文明經營培訓、消費者維權保障等方面得到不斷完善。
前段時間,該局還結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活動,開展“點穴式”市場監管檢查,督促落實整改問題570余處,讓消費者切身感受到市場“軟硬件”的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