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反酸水,胃里火燒火燎的。”“晚上剛躺下,就感覺心口窩處燒得慌,還經常冒酸水,早晨起來后嘴里還有酸味。”……如果您也經常有上述感覺或經歷,可能是患上了胃食管反流。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是由于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不適癥狀和(或)并發癥的疾病。換句話說,主要是食物、胃酸在內的胃內容物,經賁門反流至食管,造成食管黏膜出現充血、水腫、糜爛,甚至潰瘍。
胃食管反流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爛性反流病以及巴雷特食管三個亞型。
一般臨床患者會出現反酸、燒心等典型的反流癥狀。炎癥嚴重時可累及食管黏膜全周,出現吞咽不暢、吞咽困難及吞咽疼痛等癥狀。
部分患者還可出現齲齒、鼻竇炎、哮喘等食管外相關癥狀,進而導致誤診。因此,如果反復出現反酸、燒心等癥狀,一定要進行全面檢查,以防出現誤診的情況。
病因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胃食管反流是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密切相關。不良生活方式可導致“閥門”松弛、胃內壓力增高、食管動力異常、胃動力不足等。
“閥門”松弛。食管與胃的連接處叫賁門,其功能像閥門:非進食時,賁門處于關閉狀態,胃酸和食物無法進入食管;當閥門無法正常關閉,胃酸和食物就容易反流到食管甚至口腔,出現反酸、燒心等癥狀。
胃內壓力增高,包括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生理性方面,肥胖、妊娠、便秘等均可導致胃內壓力增高,出現反流;病理性主要是腹腔內有大量腹水,使胃內壓力增高,進而促使反流。
食管動力異常。食管動力異常會導致胃反流物清除能力下降,促進疾病發生。另外,若食管黏膜屏障功能減弱,會使食管黏膜對反流物抵抗作用減弱,導致黏膜糜爛、潰瘍。
胃動力不足。胃動力不足導致胃排空延遲,使食物長時間滯留在胃中,胃酸分泌逐漸增多,容易誘發反流。
與年齡、生活習慣有關。胃食管反流多發生于30歲以上人群。隨著年齡增長,食管下括約肌會逐漸松弛,容易引發反流。暴飲暴食,常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長期吸煙、飲酒、喝濃茶,餐后立馬平躺,睡覺前兩小時吃東西等不良飲食、生活習慣,都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經常服用刺激性強的藥物也可能引起胃食管反流。
如何預防改善胃食管反流
預防、改善胃食管反流,生活飲食調理很重要。細嚼慢咽、少食多餐可以減少進食后反流癥狀發生頻率,防止過飽引起反流,還可使食物營養更好地被吸收;餐后要走動,促進胃內食物排空,避免餐后立即平臥;高脂肪飲食可促進小腸黏膜釋放膽囊收縮素,導致胃腸內容物反流;進食辣椒、高鹽飲食、咖啡、濃茶、咖喱等刺激性的食物,易引起胃酸分泌過多。
此外,晚上睡覺前2小時內應避免進食,睡覺時可以將床頭抬高15~20厘米,可減輕夜間反流。積極減重、戒煙戒酒、保持心情愉悅等也能夠有效降低患病率。
(據《中國家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