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閱讀更多“講好梧州故事”
我是梧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的一名工作人員,在整理館藏的民國資料時,看到一份具有趙祖康先生簽名的城建檔案,揭示出了趙祖康與梧州市中山紀念堂一段鮮為人知的軼事。
1990年4月,趙祖康為梧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題詞。
趙祖康(1900年—1995年),上海人,1922年畢業于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1930年赴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1931年回國,歷任交通大學教員兼秘書、全國經濟委員會公路處處長、交通部公路總局副局長、上海市工務局局長。1949年5月任國民政府上海市代理市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員兼工務局局長、上海市規劃建設管理局局長、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是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趙祖康曾參與梧州市中山紀念堂建設,并擔任圖紙審核工作。
梧州市中山紀念堂地形圖標注的信息。
1924年,上海籍青年趙祖康投身到梧州開拓市政建設事業中。趙祖康到梧州后,主管梧州市市政建設。他修編了《梧州市政工程概論》,這本書綜述了1924年始梧州市政建設工作,以及城市區域布局、道路公共設施分布、園林景觀建設、舊城改造及發展前景等未來發展,都作了較全面、具體規劃和論證,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這是梧州市第一個城市規劃,可以說他是城市規劃工作的先行者。
1924年3月,梧州市政工程處改組梧州商埠工務局一部,趙祖康任一部課長、技正,他具有超前的城市規劃意識,帶領工程技術人員運用三角導線等規范技術,完成測繪梧州市區全圖和鄰近山嶺地形圖,初步制訂市政建設規劃方案。后來梧州市工務局成立梧州工程師學會,由趙祖康主講市政建筑工程理論與技術,他推進梧州市政工程的規劃與方法,為梧州城建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同年4月,梧州社會各界代表開會,決定籌建中山紀念堂。1926年1月29日,梧州市中山紀念堂在北山公園舉行奠基儀式。中山紀念堂是當年梧州市重要工程,建設重任落在趙祖康先生的身上。
(以上組圖為梧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供圖)梧州市中山紀念堂附近地形圖。
1927年10月20日,趙祖康與測繪員朱毓科對北山周邊地形進行定點測繪,簽署了《建中山紀念堂附近地形圖》,該圖為擬建中山紀念堂處的原始地形圖,中間為一處較平坦的平臺,圖中標高顯示為115,南面接北山腰,北面為逐漸升高的平臺,標高為125—161,測繪工作為修建中山紀念堂作好準備。
1927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成立,成為廣西第一個省轄市。當時局勢混亂,但梧州的經濟社會卻得以迅速發展,梧州城市建設迎來了短暫的黃金發展時期,梧州城建逐漸走上快車道。1927年9月,梧州市首任市長蒙民偉為了推動梧州的城建事業發展,招募了凌鴻勛等一批高學歷人才,并推薦凌鴻勛為梧州市工務局局長,主持梧州城建的方針大計。1927年12月,梧州市工務局設立,凌鴻勛委任趙祖康為梧州市工務局設計課課長兼技正,主管梧州城建的設計技術工作。
1928年6月14日,梧州市工務局繪制完成《中山紀念堂地形圖》。該圖顯示,上面有審查者趙祖康的簽名,配套有《梧州中山紀念堂建筑圖紙》《建筑設計說明》,這些都是梧州市中山紀念堂的珍貴檔案。
梧州市中山紀念堂布局在中山公園風景區的中心,地勢高聳,左伏蚺蛇頭嶺,背靠大云山脈銅鼓嶺,前望大江,枕山面河,氣象雄偉,形勢莊嚴,含萬方瞻仰之意。當年的規劃設計者遠見卓識,充分考慮風景游覽城市的布局特點,讓風景與文化古跡形成美麗和諧的整體。梧州市中山紀念堂的設計理念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這一時代的先進思想,體現出了當年參與梧州規劃、設計、建設的工匠在城市建設藝術方面的成就。一張張“圖文表管理一體化”的設計圖紙,是展現梧州城市建設發展的第一手資料,是建筑文化的寶貴財富,無不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1990年,90歲高齡的趙祖康雖身體抱恙,但仍心系梧州城市建設,知道梧州市保存著他參與梧州城建發展的檔案,遠在上海的趙祖康先生留下了“梧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館牌手跡,成為梧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館藏物件。
1995年1月,趙祖康先生以95歲高齡與世長辭,但他的功德仍留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