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朱元冬 通訊員 陳啟豪 徐國杰
小小菜市場,一頭連著國計民生,一頭連著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幸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直以來,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聚焦農貿市場建設提升,深入開展百姓滿意星級農貿市場創建行動,指導農貿市場進行“十個一”建設,推動全市農貿市場加快向規范化、現代化、智慧化發展,讓市民群眾的“菜籃子”拎得更舒心更安心,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加油助力。
智慧監管 讓食品消費更放心
近日,長洲區大塘市場、新城市場新安裝的數十個電子顯示屏吸引了眾多市民群眾的目光。這些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著每日農殘檢測結果、商品參考價格、經營戶主體登記、經營許可等各類信息。途經菜市場的市民群眾紛紛駐足閱覽,“把商家和商品的信息公示出來,讓我們買菜更放心。”市民周女士說。
為讓食品銷售更安全、更放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通過智慧監管手段,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既方便了市民群眾到菜市場選購合適商品,也讓經營戶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市發展改革委、金融機構等部門、單位共同發力,推動農貿市場信息化智慧監管平臺示范點項目建設落地。智慧監管系統涵蓋了溯源查詢、索證索票、一戶一檔等七大信息化功能項目建設,利用電子顯示屏展示主體資質、票據證明、快檢結果等食品安全相關信息,市民群眾還可以使用智慧屏自主查看相關公示信息。
據介紹,我市農貿市場智慧監管系統還會增加“經營戶溯源碼”等功能,通過掃描溯源碼可以直接查看到該經營戶的主體登記資格、經營許可資格、從業人員健康證明等信息,讓食品消費更放心,經營交易更文明。
升級改造 讓市場環境更舒心
今年5月,龍圩區林水市場完成全面升級改造,瓷磚地板取代了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面,木質攤臺改砌了瓷面水泥攤臺,明亮的燈光讓人心情舒暢,環境煥然一新。在此買菜的市民無不對市場的升級改造嘖嘖稱贊。
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來,通過采取“以獎代補”、糾治行業“痛點”、開展“巡回執法”、聯合整治等多種舉措,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不斷壓實農貿市場開辦(管理)單位的主體責任,通過指導新建、改建的農貿市場對照標準進行建設或改造,全面提升農貿市場經營環境,推動農貿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從而提升廣大市民群眾對農貿市場的滿意度。
2019年至今,市區各農貿市場已投入市場改造資金超9000萬元。今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開展“十個一”百姓滿意星級農貿市場創建工作,先后推動林水市場、長洲區京梧市場投入100多萬元進行全面或局部升級改造。
隨著全市各農貿市場陸續進行升級改造和專項聯合整治,市場設施陳舊、垃圾落地、污水橫流的臟亂差面貌已成過去式,一個更舒適、更文明的消費環境呈現在市民面前。
共建惠民 讓經營服務更貼心
“黨員經營戶就是誠信經營、放心消費的金字招牌。”這是不少市民群眾對市場內黨員經營戶的真實心聲。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項民生工程,在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指導下,各類農貿市場大力建設“三支隊伍一個協會”,即建設線上營銷隊伍、直播帶貨隊伍,發展壯大市場黨員隊伍,建立自我管理協會。而今,林水市場建立共享直播間,大塘市場投入4萬元建設大塘市場農產品直播區,市場經營戶依托線上平臺進行線上銷售,為特色農產品開拓銷路,助力鄉村振興,也給市民群眾帶來了農貿市場消費新體驗。
此外,為真正做到創建惠民、創建為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還定期設點開展食品安全“你點我檢”活動,不定期進行農貿市場計量器具專項檢查,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各農貿市場加強市場黨建陣地建設,對經營戶進行信用分類管理,推行文明誠信經營“紅黑榜”,持續推動農貿市場形成守法、誠信、文明良好風氣,讓群眾放心消費,深化文明創建工作。
一系列在農貿市場落地的“新動作”,不僅推動農貿市場發展提升,更守護了人間煙火。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就是要讓群眾真真正正滿意。在今后創建工作中,我市各部門將繼續堅持從為民惠民出發,為廣大市民群眾創造更多滿意又愜意的生活環境。